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奇門遁甲

(中國古老的一門術數)

鎖定
《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 術數著作,也是 奇門、 六壬、 太乙三大秘寶中的第一大秘術,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
《奇門遁甲》最初創立時,共有4320局, 風后改良為1080局。由此可見《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很多代人共同研究的結果,它包含有 天文學、 曆法學、 戰爭學、 謀略學、 哲學等。現在《奇門遁甲》又通常被人簡稱為“奇門”“奇門遁”“遁甲”。民間流傳的俗語有“學會奇門遁,來人不用問“。
中文名
奇門遁甲
定    義
中國古代術數著作,也是奇門、六壬、太乙三大秘寶中的第一大秘術,為三式之首,最有理法
來    源
中國古代術數

目錄

  1. 1 簡要介紹
  2. 2 應用
  3. 3 其他資料

奇門遁甲簡要介紹

奇門遁甲,原來是中國古老的一門術數。它往往被認為是做占卜之用,有一説法是説《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人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中,經過長期觀察、反覆驗證,總結出來的一門傳統珍貴 文化遺產;按照功能劃分,奇門遁甲有“理數奇門”和“法術奇門”兩種。
奇門遁甲的基本格局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人事、生活、 社會制度,及天文、地理、 物候等方方面面。
奇門遁甲源於 感性思維,發展過程中綜合運用了形象、 比類取象的聯想力,以及 觀物取象的 直觀思維,類聚羣分的 邏輯思維,極數通變的 象數思維等方法。奇門遁甲一術,或曰 黃帝伐 蚩尤時命 風后所作。其法用洛書與 後天八卦,按節氣時日干支而起奇門以 擇日也。 [2]  
奇門遁甲的發展歷史凝結了中國古代 社會精英和優秀 勞動人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它在周秦時期稱為“陰符”, 漢魏時期易名“六甲”,隋唐及宋元時期改稱為“遁甲”,明清以後方始統稱為“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
奇門遁甲(5張)
關於奇門遁甲的起源,大致為當年蚩尤作亂, 黃帝頻戰不克, 九天玄女授奇門遁甲術於 軒轅黃帝,助黃帝以滅 蚩尤,以此來推,奇門遁甲至今已有五千餘年的歷史。它被稱為最高層次的 預測學,號稱 帝王之學/最高預測學,相傳創始人為九天玄女。
“黃帝”可以説是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用武力統一中原的 原始社會領袖。“炎黃子孫”,“三皇五帝”,其中便包含黃帝。黃帝與蚩尤的戰爭,在 司馬遷《 史記》中即有記載:“諸侯鹹歸 軒轅,一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 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之後天下有不順者,黃帝的而徵之, 平者去之。”司馬遷是史學家,但又對 星佔、 卜筮等 術數學以及對神的祭祀與崇拜有極大的興趣。
在《 史記》中專闢兩篇論術數之學《史記·日者列傳》和《 龜策列傳》。但在記述黃帝與蚩尤的戰爭時,卻沒有絲毫神話口吻。黃帝以戰爭統一了中原,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軍事統帥。後人把奇門遁甲的 發明權放在了黃帝的盛名之下,其目的是要把奇門遁甲抬高為治國安邦、行軍佈陣之術。其典型代表人物,在古代有 黃帝、 風后、 姜尚、 張良、 諸葛亮、 劉伯温等。
這些歷史記載和傳説可以説明,奇門遁甲不是一個人創作出來的,而是幾代人乃至數代人共同創造的結果,包含有民族的哲學智慧、 曆法學、宇宙 社會觀、天文學知識、 戰爭學、 謀略學等,這些記載和傳説還告訴我們,由於古代封建皇權的統治,導致奇門遁甲在產生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只是在極少數人手中掌握的。

奇門遁甲應用

奇門遁甲在現代社會的初級應用主要是 預測,高級應用為化解、運籌。
八門生化 八門生化
軒轅黃帝大戰 蚩尤之時;當時我們的祖先 黃帝和蚩尤在 涿鹿展開一前所未有的一場大戰,蚩尤身高七尺,鐵頭銅身刀槍不入,而且會呼風喚雨;在戰場上製造迷霧,使得黃帝的部隊迷失方向。
在 中國傳統文化中,奇門遁甲以 易經八卦為基礎,結合 星相曆法、天文地理、八門九星、 陰陽五行、三奇六儀等要素,是中國 預測學中集大成者、是 易經最高層次的預測學,因此奇門遁甲自古被稱為 帝王學。古代使用奇門遁甲之術的賢聖們大多是治國 平天下的軍師,如 姜太公、 范蠡、 張良、 諸葛亮、 劉伯温等。
奇門遁甲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國事、兵法方面。
奇門遁甲術數,以其獨特的思維體系及邏輯程序,顯現了人類在不同的思維時空中繼而不同 思維定勢的靈活本能,因此自古至今千百年來倍受 皇家推崇。奇門遁甲離不開易學思維,全方位、多角度、分層次剖析內在規律。 [1]  

奇門遁甲其他資料

有 天文、 地理、 數學、 農學、 民俗、 經濟、 軍事等各方面的知識,古代用於國事、兵法方面。奇門遁甲理論把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因素,歸納為時間因素、空間因素、 人為因素和不可知神秘因素四個方面。奇門遁甲的基本格局反映了社會的人事、生活、 社會制度,及天文、地理、 物候等,其典型代表人物,在古代,有傳説的 黃帝、 姜太公、 張良、 諸葛亮、 劉伯温等。古代奇門遁甲應用於戰爭。 [1-2]  
奇門遁甲應用
從前多用於調兵遣將。
參考資料
  • 1.    解開《奇門遁甲》之密碼  .中國知網[引用日期2017-12-01]
  • 2.    《奇門遁甲》遁去了陽遁  .知網[引用日期2017-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