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的去哪了?从刚需到无效需求,房地产逻辑在悄然改变

买房的去哪了?从刚需到无效需求,房地产逻辑在悄然改变
2022年10月27日 17:40 光宇吐楼市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买房的都去哪了?相信这是地方和开发商们最想问的一句话,感觉大家都还很缺房子啊,可是那么多利好政策出台怎么都提不起兴趣呢?

购房需求大与不买房的矛盾

我认为,不是说没有兴趣,兴致再高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真以为购房者都是看热闹的啊,有,尽管保障性住房政策越来越好,但大多数还都希望通过买房解决住房问题。

虽说人均住房面积不低了,总量更是不缺,但结构性不均衡下,依然有很大的住房需求,所以,你会发现,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定位下,今年的政策都指向了刚需和改善的合理住房需求上。

因为这些需求虽然没有投机者给市场的作用力强大,但至少这些是更健康的需求,是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

所以,刚需和改善群体成为期待房地产市场恢复的两大重要支撑。就目前来看,个人感觉改善这块要好一些,尤其是高端改善客群,因为他们资金实力没问题,尤其是一线城市,比如北京,高端住宅还是比较火爆的。

原因很简单,现在房价已经高高在上了,也只有他们买得起,他们反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更有对资产配置的需求,追求好产品的价值加持。

所以房地产市场的另一面就是刚需了,说到刚需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过去是开发商卖房的一个宣传语,刚需之刚承载着房地产市场巨大的动能。正因为如此,房地产成了全民最关注的行业之一。

被滥用的刚需

刚需也成了炒房者最好的挡箭牌,房地产市场无论被炒成什么样,在他们眼里,都会有刚需来买单,因为他们是刚需。

刚需一定程度上也是被开发商和炒房刺激出来的,房地产市场火了后,有钱的没钱的都瞅准了机会,然后利用刚需所谓的刚,引来了更多的无形资本流入房地产。如此这般,就好像滚雪球一样,房价越来越高,刚需也就越来越买不起了。

这是刚需的名义,也是刚需的力量,很大大城市的刚需越来越被挤出市场,动辄十万的房子,哪是刚需买得起的?

可再回过头来看,什么是“刚需”?严格意义上来说,刚性需求是一种不受价格影响的,生活必须的,满足基本生活的一种需求。

也就是说,无论市场涨跌,都改变不了你刚性的需求,明天就要婚房,今天就得买,已经跟价格波动无关了。早期的刚需是比较纯粹的,但后来都变味了,很多都是伪刚需。这种需求是伴随着房地产市场上涨而不断刺激出来的。

我们往往把刚需定义为没买房的都叫刚需,其实,我认为,刚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年轻人的刚需可能就是一套小户型的房子,或者更偏远一点的,而有钱人的刚需或许就是高端住宅,刚毕业的甚至租房才是你的刚需。

最惨的是,越来越多的所谓刚需在逐步脱离市场,特别是一线城市,很多人买得起的也早就买下了,还没有买的或许真的买不起了,单纯指望工资很难的。毕竟房价被稳定在了一个高度,既不大涨,又不会大跌。

当刚需变成无效需求

于是,有一种说法,别说买房,连首付凑不齐,即使你等房结婚,那也不叫刚需,没有购买力的应该叫做“无效需求”。话虽难听点,但却很现实。

不甘心的就想尽一切办法把钱凑上,首付凑够,将来还得保证工作稳定,收入稳定,才能更好地还月供,这些人买上也就买上了,他们是幸运的。

所以,现在各地也在推出相关政策,购房时不仅可以提取自己的账户余额,还可提取配偶、父母、子女的账户余额,用于支付首付或偿还月供,即所谓的“一人购房全家帮”政策。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至少已有海南、深圳、银川、沈阳、天津、珠海、石家庄等超过30多个城市发布“一人购房全家帮”政策了。我不去评价,但要把其当成善意的政策,如果确实是刚需,那么对这些人买房就是最实际的帮助。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清醒的定位,看看你是在什么样的位置,能买尽量买,实在买不起也没办法,我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因为国家的政策在替这些人解决住房问题。

就是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最终实现所有人的住房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都有自己的居住形式,选择适合自己的。

你也不用对房地产需求减少过于担心,依然有强大的需求,放弃过去高增长的思维,直面房地产从高速向高质转变的事实,即使购房者少了又怎样?反正国家也没有说让房地产重返当年的高增长,而目前的目标就是稳定。

只要是真实的,房子是用来住的,就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反而房地产市场会越来越好。虽然有很多人买不起房了,但城市或政策应该更加关注这些人群。

  • 信息量大!40年来罕见救市传递6个房地产信号,利好购房者开发商

  • 信息量大!40年来罕见救市传递6个房地产信号,利好购房者开发商

  • 国家定调房地产,重提去库存,释放了5个信号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