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一个县,名字一读就错,是焦作市的南大门!

河南省一个县,名字一读就错,是焦作市的南大门!
2022年07月28日 13:52 情怀与历史
语音播报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微博 微信 0

河南省,古称中原,省会郑州,简称“豫”,与河北省相对应,河南省因历史上大部分位于黄河以南,故名河南。河南作为历史文化大省,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代建都或迁都河南,中国八大古都河南有四个,即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七朝古都安阳、夏商古都郑州。截至2018年底,河南省下辖17个省辖市,济源1个省直管市。其中,就武陟县来说,人口超70万,是焦作市的南大门。对于武陟县这一地名,名字很多人读错了,对此,你能正确读出来吗?

一首先,就武陟县的“陟”字,名字一读就错,这个字的正确读音为(zhì),表示登高、上升的意思。武陟县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在地理位置上,武陟县地处豫北怀川平原,位于河南省西北部,黄河北岸,与郑州隔河相望,属焦作市,是焦作市的南大门,与省会郑州隔河相望。武陟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C,年降水量575.1毫米,无霜期211天。就武陟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郑国这一诸侯国,被称之为怀邑。到了战国时期,今河南省武陟县一带成为魏国的疆域。

二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县制下,秦朝在今焦作市武陟县一带设立怀县。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设立武德县(今圪当店乡大城村),属河内郡。汉武帝建元年间(约前140年),割温县、怀县两县地设立平皋县(今温县北平皋),属河内郡。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武陟县一带成为曹魏的疆域。晋武帝泰始二年(266年),河内郡由怀县迁至野王(今沁阳县)。在此基础上,今武陟县一带分属河内郡怀县、武德县。晋怀帝永嘉二年(308年),废武德县入修武县。

三东魏天平三年(536年),温县治所迁移至今武陟县大虹桥乡温村。公元556年,也即北齐时期,废平皋县入州县。由此,在南北朝时期,今武陟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隋开唐十六年(596年),分修武县南部设立武陟县。就武陟县这一建制,始于公元596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州县为邢邱县。大业元年(605年),改邢邱县为安昌县。一年后,隋朝废武陟县入修武县;废怀县入安昌县(今温县武德镇)。唐朝建立后,再次设立武陟县。

四最后,五代十国时期,武陟县属怀州。北宋建立后,武陟县属河北西路怀州。南宋时期,武陟县属河东南路怀州。元朝这一历史阶段,武陟县属怀庆路总管府。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武陟县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怀庆府。清朝取代明朝后,武陟县属河南省怀庆府。到了1913年,武陟县属豫北道。1928年,武陟县直属于河南省。1986年1月,温县、武陟、孟县、济源、沁阳五县划归焦作市。截至2018年底,武陟县总面积达805平方千米,总人口约为75万人,也即为河南省人口中等的一个县。对此,你怎么看呢?文/情怀历史

  • 刘备错过的一位顶级谋士,能力不输诸葛亮,受到曹魏重用!

  • 西汉有七国之乱,西晋有八王之乱,为何朱元璋还要建立藩王制度呢

  • 西晋大军刚突破长江防线,东吴就投降了,为何不迁都再战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 更多自媒体作者

今日推荐 优秀作者 看点月榜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