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欧洲行|凤凰聚焦

习近平欧洲行|凤凰聚焦
2024年05月10日 22:27 新浪网 作者 凤凰卫视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0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本周完成了对欧洲时隔五年的再次访问,到访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对中国和这三个国家来说,今年的访问有着怎样的特别意义?在贸易摩擦、俄乌冲突等因素导致中欧关系出现局部紧张的当下,这次元首们分别面对面沟通了什么?彰显了什么?

  

  Part.

  1

  5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访欧行程。作为今年中国元首外交的“开篇之作”,习近平把第一站放在了法国。

  时逢中法建交60周年。

  60年来,中法两国关系创造了多个“第一”。法国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大国,也是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的国家。从荣军院到爱丽舍宫,习近平的“巴黎时间”有多场活动密集举行。

  

  中法元首的会晤备受关注。6日爱丽舍宫迎接晚宴,在马克龙的邀请下,苏菲·玛索、巩俐、郎朗等各界名人悉数到场。

  

  中法两国元首还互赠了多件礼物。从即将举办的巴黎奥运会的火炬,到1742年版的《汉法词典》、1856年出版的雨果名著《沉思集》,马克龙赠送给习近平的礼物见证了近三百年的中法文化交流。

  

太和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丁一凡:

  

“中法的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十七八世纪,那个时代的法国思想家对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管理、教育,对中国的古典文化都非常感兴趣。《四书五经》就是由法国人翻译外传的。中法的文化交往最开始是文学交流,在文学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很多其他类的文化交往。”

  十六七世纪,来华传教士们把中国的哲学、宗教、科学、技术、艺术等介绍到欧洲,对欧洲产生巨大影响。170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甚至穿着中国样式的丝绸衣服,举办名为“中国皇帝”的宫廷舞会。他对中国文化和艺术的崇敬影响了整个欧洲。几年后,《汉法词典》开始编纂,历经38年。

  法国文学也在这个时代走向高峰,一百年后,这些作品被大量翻译介绍到中国。马克龙赠送习近平这本雨果《沉思集》时,习近平笑着说:“他的书我几乎都看了。”习近平也赠送了马克龙大量中译本的法国名著。

  Part.

  2

  在马克龙赠送习近平的礼物清单里,外媒最为关注的一项是法国干邑白兰地。近来欧盟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中,法国白兰地和中国电动车常常被相提并论。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1月至11月,中国进口的白兰地价值达15.7亿美元,其中99%都来自于法国。去年,法国干邑第一大市场北美市场销量急剧下滑,中国及远东作为第二大市场销量却大幅上涨,中国成为法国干邑制造商的希望。今年1月中国发起反补贴调查后,法国白兰地制造商股价应声下跌。中国商务部表示,在调查完成之前,中国不会针对白兰地征收临时的高额税费。

  法国总统 马克龙:

  “我还要感谢习近平主席对法国白兰地临时措施的开放态度,以及他不希望看到这些措施实施的意愿。更广泛地说,法方希望继续进入中国农业和食品、航空、化妆品、金融业市场,特别是农业和食品业。”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争取中国市场,是法国农业界重要的战略目标,也是法国政府和法国总统获得民意支持率的重要杠杆。所以马克龙总统把干邑送给习近平主席,一方面体现出法国在酒类商品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是为法国的产品代言,更加折射出中法未来农业合作的重大潜力。”

  去年10月,欧盟正式启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的反补贴调查。

  

  近来,欧盟还频频炒作中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产品“产能过剩”,以所谓低价在海外市场倾销。此次习近平访法,马克龙还特别邀请欧盟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三方会谈。会谈前,冯德莱恩表示她将在会上敦促中国与欧盟进行“公平”竞争。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双方有相互合作的需求,但由于欧方的竞争焦虑,它们对中国的一些商品实施具有保护主义色彩的政策。尽管短期内双方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会有摩擦和分歧,但是这并不妨碍双方关系的大局是朝着合作的方向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法国和欧盟之间政策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并不能说欧盟的政策法国就必须百分之百的执行。邀请冯德莱恩参加,一方面体现了法国在欧盟特殊的位置,以及整个欧盟体制的特殊性。另外一方面,我觉得也体现了马克龙想要进一步延续和展示自己的战略自主性。”

  白兰地和电动汽车仅仅是中法经贸往来的一小部分。2023年中法双边贸易额达到789亿美元。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从飞机、卫星、核电站到葡萄酒、奶酪、化妆品,中法合作既有“高精尖”,也能“接地气”。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法国不只在低碳发展、核能合作、农业、人工智能等方面对中国有所需求,所以不像欧洲有些政客那样非理性地对中国进行反补贴调查。更重要的是中国也保持了一定的反制能力,因此法国的战略界还是理性主义者居上风。此次习主席访法之后,我认为未来中法之间的贸易会迎来一个小高潮。”

  

  不仅有贸易争端与合作,中法元首如何探讨当前世界冲突,也成为外界议论的焦点。针对哈以冲突、乌克兰危机等议题,中法元首在共见记者时也向公众表明了立场。

  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

  “当今世界很不太平。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大国,中国愿同法方一道,以巴黎奥运会为契机,倡议运动会期间全球停火止战。”

  马克龙总统也用大篇幅的时间阐述了法方在乌克兰危机上的看法。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法方立场的表达较以前有一些微妙的变化。马克龙总统多次提到,欧方或者法方并不追求改变俄罗斯的政权性质,也并不追求彻底地打败俄罗斯。前一段时间马克龙总统,包括欧洲一些领导人提出要出兵乌克兰的言论,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俄乌冲突的紧张程度。但是现在马克龙总统的观点也是希望针对当前形势,进一步降级的期待。”

  Part.

  3

  在访法的最后一天,习近平夫妇受邀来到法国西南部上比利牛斯省,这里是马克龙的第二故乡。也是他首次邀请外国领导人来这里参观。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双方实际上不仅是追求国家与国家,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对话。领导人层面也希望通过个人友谊的积累,能够更好地促进两国的关系实现更可持续地,更长久深厚地发展。”

  此次习近平访法期间,中法双方发表了关于中东局势、人工智能等领域的4份联合声明,签署了绿色发展、航空、农业食品、商务、人文等领域近18项双边合作文件。

  7日晚,塞尔维亚两架空军战机升空为习近平专机护航,这是他时隔8年再次访问塞尔维亚。

  

  习近平的到访点燃了塞尔维亚人民的热情。一万五千名塞尔维亚民众挥舞着中塞两国国旗。报道称,85%的塞尔维亚民众对中国有好感。

  塞尔维亚民众:

  “我认为中塞两国的关系,对于像塞尔维亚这样的小国来说是很重要的。我向习近平主席致以祝福。因为他是塞尔维亚真正的朋友。”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塞尔维亚是欧洲对中国最友好的国家。整个塞尔维亚的民众和政治精英对中国都持有一种尊敬友善,甚至是崇拜的感觉。武契奇总统称邀请了习主席15次,可见是非常渴盼习主席能去访问。25年前,南联盟遭受北约空袭,时时刻刻提醒着塞尔维亚人它们的国耻。中塞两个民族,都是反霸权主义的民族,都是具有民族韧性的,两个国家很容易就有共同语言。”

  

  中塞两国以“铁杆友谊”闻名于世。匈塞铁路、河钢斯梅戴雷沃钢厂等,是中塞务实合作的标志性项目。

  太和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丁一凡:

  “匈塞铁路,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欧洲部分的旗舰项目。这样一来,很多商品可以通过希腊进入欧洲,希腊和匈牙利之间有很好的铁路连接,再通过匈塞铁路就可以把大量的商品直接运入中欧。”

  15年前,塞尔维亚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中东欧国家。去年,中国与塞尔维亚签署自贸协定,这是中国与东欧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该协定将于7月1日生效。

  5月8日上午,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关于深化和提升中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构建新时代中塞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签署了28项合作协议。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崔洪建:

  “习主席访问塞尔维亚的最大亮点就是对双边关系进行了新的提升。近些年来中塞双边关系发展得很快,用习主席在署名文章中的话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且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习主席宣布了推进中塞命运共同体建设首批6项举措。重点涉及到双方科技、教育领域的合作,包括人员往来的合作,这些都是为了促进中塞双方进一步密切合作和联系。”

  Part.

  4

  当地时间5月8日晚,习近平专机进入匈牙利,同样是两架战机为其护航。

  习近平主席在同匈牙利总统舒尤克会谈时,提到此次访问的一个温暖瞬间。

  中国国家主席 习近平:

  “令我非常感动的是,昨天下飞机以后,给我献花那个姑娘,他们介绍说,她就是15年前,给我献花的那个小姑娘。这不就是,从小姑娘到一个美丽的少女,这不就是,象征着中匈友谊友好的一个成长。”

  2024年,是中国同匈牙利建交75周年。匈牙利是第一个加入中国“一带一路”发展计划的欧盟成员国,被欧洲和中国许多人视为北京通往欧洲大陆的门户。

  9日,两国领导人宣布将中匈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匈牙利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欧洲国家。这些年来,中匈关系不断地发展,让匈牙利更加感受到作为欧盟北约成员国,又能跟中国保持着合作关系的红利。它认为在博弈和微妙的平衡之下,两者之间是一加一大于二的关系。”

  中匈被称作是“合作共赢的好伙伴”。两国在旅游、农业、科技、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在文化方面,匈牙利是第一个开设匈语和汉语双语教学的欧洲国家。中文已经成为匈牙利高考外语科目之一。

  在匈牙利的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一座由中企投资打造的欧洲最大动力电池工厂正在建设中,项目总投资73.4亿欧元,成为匈牙利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外部投资。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比亚迪也将在匈牙利建设第一家欧洲工厂。

  

太和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丁一凡:

  

“匈牙利现在是中国投资的热点,因为在匈牙利投资就可以让产品不受任何干涉,自动进入整个欧盟市场。”

  在全球媒体高度关注下,5月10日,习近平结束此轮访欧的行程。

  最近几年的地缘战事、政治格局变化,让欧洲的一些力量对跟随美国亦步亦趋的策略产生了反思。习近平主席的欧洲之行格外受到关注,有分析,正是希望从中来考察欧洲在中美之间如何做出平衡。这次的欧洲之旅,中方展现出继续与欧洲推进互信合作的诚意,这符合民众对和平发展的永恒的期待。

  制片人:宋阳

  编导:胡远蓉

  编辑:王津捷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马克龙 塞尔维亚 匈牙利 法国 中法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