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首页
浙江在线  >  衢州频道 >  衢州新闻

@衢州人,又是一年插秧时,还记得弯腰插秧的日子吗

2019-04-29 14:24:53  来源: 浙江在线衢州频道  


哪知已是插秧时

三月四月江南村,

村村插秧无朝昏。

红妆少妇荷饭出,

白头老人驱犊奔。

元朝诗人刘诜的《秧老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江南乡村繁忙的插秧农事风情画。两个特写“红妆少妇”不该出而“出”,白头老人不该奔而“奔”,可见忙到了何等地步。

季节不等人,农事不能误。俗话说,误工误日不误时,说明早稻生产季节性很强,耽误不得,拖延不起,凡是有经验的农民自然会掌握好这一规律。

布谷布谷,快快播谷。是的,随着声声布谷鸟叫声,一年农事就开始。南方的早稻于3月底就播种,4月中旬便开始插秧。偏远的山乡一般要等到“五一”期间才动手,而现在地球变暖了,气候明显提前,插秧时间也提前了五六天。其实在我们江山农村,今年的早稻已大半下田,只有部分在扫尾了。

每当看到田间农民弯腰插秧的情景时,我的脑海里自然会勾起以往的回忆,30多年前在农村老家曾经亲身有过的插秧经历,是多么的深刻和难忘。

我的插秧历史是从1982年开始的,记得那时老家刚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的时代结束了,农民再也不用参加统一安排的集体劳动,种上了自己的责任田。

当时,我家也算大户人家,人口10个,人均有七八分田,总共分到7亩多田,其中双季稻面积达2.8亩,中稻(单季)面积4.2亩。双季稻离家较近,就在村庄边上的后桥,走路只需10多分钟。而单季中稻田离家就很远了,并且要翻山越岭走1小时多。

所谓责任田,就是自种自管自收的田,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就这么自由和自在,种得好与差,种得多与少,那就要看你有多大的本事了。不像是生产队,出工是大呼隆,一到“责任制”,家家户户的产量就要见分晓了。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进入种田角色,开始与稻田打交道。每年暮春的早稻插秧,夏天的“双抢”和秋收冬种,都有我忙碌劳作的身影,老家的田间地头流下了我辛劳的汗水。

我家虽然是大家庭,但人员结构是老的老小的小。老有爷爷奶奶,小有读书的弟妹,我是家里的长子,幸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上班,家中的劳力就是父母亲俩人。

暮春且听春耕声,田间老牛赶得紧。掀开塑料薄膜,那些秧苗油绿发亮,茁壮成长。眼看早稻插秧在即,为了不误农时,父亲就与亲戚朋友商量,雇他们帮助我家插秧。

那时雇人帮忙也是烦心的事,因为农忙季节大家同时都要忙,你家要插秧,我家也要插秧。所以要雇愿帮之工,有时并不那么顺利。要么是亲戚朋友,要么是平时来往较密切的邻居,只要他们在家,就能随叫随到。如果平时关系一般化的,那就很难雇到。看来,农村里雇人与为人还有一定的关系。

早稻插秧雇人相对容易些,最难雇的是夏收夏种的“双抢”,实在太累了,且时间又很紧迫。有的农家只得提前一个月,谷种下泥就要定好雇工,及早联系商量,临时是不可能抱到佛脚的。实在没办法,就干脆与对方商量对工互相帮忙,即你先帮我几天,后我再帮你,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双方容易一拍即合。

插秧是种田的基本功,也是一项技能。对那些内行的老农来说,也是拿手好戏。但在外行者看来,插秧就有难度了。同样是一帮人在田里插秧,效率和质量却大相径庭。有的人身手快技能高,秧苗插得又好又快,行伍分明,整齐笔直,这种人在农村里就称得上插秧能手了,而有的人不仅速度慢,而且秧苗又插得歪歪斜斜,当地农民戏称这是“五步蛇过溪”。

在我老家广渡柴家,那时还发生过有趣的插秧赛事呢。这是年迈的老父亲告诉我的,忆起他年轻时插秧的趣事,显得特别兴奋。他自豪地说,当年他就是村里的插秧能手,在柴家自然村地方里是有名的。

父亲说,他是1958年开始学插秧,没想到很有插秧天赋,一年下来就上手了,后来插得越快越好。那时生产队插秧作兴“拉娘畦”(方言),即由插秧能手先下田,按照5x4或6ⅹ3(公分)的标准规格,插上一畦示范秧苗,然后其他人沿着他的方向插秧,这叫“跟畦”。

当时有个游戏很有趣,名叫“关弄堂”。亦即是向第一个下田“拉娘畦”的能手开展挑战,如果“跟畦”的人速度比他快,那么他就被其他的人关在田中央或后面,就很难出来了,这就意味着那人被关进了“弄堂”里,这个局面就有些尴尬了。

父亲是擅长插秧“拉娘畦”的高手之一,他说他插秧不用拉线指引,却插得笔直如线,并且又很规格,父亲“拉娘畦”时从没被人关过一次“弄堂”,这让许多社员都佩服不已。真是“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分田到户后,我们每年只雇亲戚邻友帮助一天,那时速度快的人每天要插秧半亩多,大半问题解决了,余下的一亩左右,就全家齐上阵了。

插秧先得学拔秧。站在田边,看到那嫩绿发亮的秧苗,像一条条铺在水田里的绿毯,又仿佛在等待着主人来检阅。暮春之时,早上天气还有点清凉,有时受“莳田寒”影响,赤脚下田水冷麻脚,有时只好穿上水田袜子,一则可保暖,二则蚂蝗。

蚂蝗这东西细长条软绵绵的,它爬到人的腿上脚上时,开始你竟然毫无知觉,等你感觉到腿脚发痒时,它已吸饱了你的血,整条原本扁平的蚂蝗,变得圆滚滚,手去一搓,它就滚落下来。我是最怕最恶心这吸血虫了,许多大人也十分害怕。

拔秧看似简单,但要拔整齐又快速,且洗净捆扎的大小均匀,也是有窍门的。我曾见过有位邻居双手同时,左右开弓,拔秧的速度就更快了,据说,有人一分钟能拔10多个秧苗。

看着父母拨秧、洗泥、捆扎,一系列动作娴熟,我也不敢落后,暗暗加快了速度,很快学会了拔秧技巧。

拔秧时,我觉得洗秧苗时发出的水声是最悦耳动听了,尤其洗净后的甩水动作,则更是潇洒优美,然后又用稻草或棕榈丝扎好秧苗,一个个叠在畚箕里,一担担挑到田里去。

那些年,我跟着父亲学种田,从拔秧、插秧到田间治虫管理,到最后收割,除了犁耕耙䎭外每个环节都没落下过。插秧虽然没有达到“拉娘畦”的水平,但至少也能顶个正劳力了。

插秧经历10多年,体会最累的是腰部。常言道,插秧看腰,砍柴看刀。意思是插秧的人腰部要好,才能坚持得住。而砍柴时,先要把刀磨锋利,才能快刀断柴。

记得第一次下田插秧,还没到半小时,腰部就感觉发酸了,时间一长,酸痛交加。只好边插边起身休息会,又接着插一会儿,一个下午就这样重复着弯腰、直身、再弯腰、再直身的插秧动作,才好不容易把一畦田的秧苗插完毕。

而大人毕竟练得多,或许腰劲大,插秧过程中几乎看不到他们直起腰杆在休息的,最多只看到他们一畦田莳到头,坐在田磡边抽上一支烟,而当我再次起身时,大人又一畦田又插了一大半了。

一天下来,两腿都酸痛不已。没想到,第二天下田弯腰都觉得困难了。但看到父亲的那种劲头,我也不好意思偷懒,只好咬紧牙关坚持着。结果晚上回家,双腿几乎迈不开,连走路都感觉十分酸痛。蹲下水沟洗手时,好不容易才起身。两天下来,算是让我深深体验到“粒粒皆辛苦”了。

父亲似乎早有所料,看到我如此难熬,就笑着对我说,头两天插秧都是这样的,确实会腰酸腿疼的,这叫“换骨”。过了这几天就会好起来的,就能适应了。原来,大人们也有过这样的阵痛期,无非比我适应得快点。

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能挺好。听了父亲的经验之谈,我没有当逃兵。经过三四天的艰苦训练,我终于练出了“腰功”,也能坚持较长的弯腰时间了。

插秧经历10多年,印象最深也最难忘的是“月下插秧”。

那是1990年的“双夏”时节,那年天气特别热,骄阳似火,高温炎热,白天都不敢出工。到了插秧时,水田也发烫。插下的秧苗很快就晒干了。

怎么办?父亲说,我们不妨加夜班,下午先休息,晚上再出击。我一听,也很高兴,赞同父亲的思路调整。刚好那几天,晚上有星星还有明月亮,真是天助我也。

在这之前,我老家整个村庄还没有人晚上插秧的。我们是破例了。到了晚上8点多,夜空的云层渐渐脱开,月亮悄悄露出圆脸,皎洁的月光泻入田间,一轮明月倒映田中央。但见光影浮动,波光粼粼,没想到田间月色这么美妙!

月色夜景再优美,我也无心欣赏了,注意力马上集中到晚上的插秧任务上。我们把两畚箕担秧苗挑到目的地——柴家大樟树底下田的田间,先把一个个秧苗抛入田中,完了之后开始插秧。

月下插秧,自然没有了白天的烈日难当,夜风吹拂,自是凉爽。但光线有些阴暗,有时月亮躲进云层,田里就更朦胧昏暗了。所以插秧的速度要比白天慢一些。父亲考虑到这点,我们还准备了手电筒,一旦发生月色全暗,我们就打亮手电。

插秧途中,有邻居乘凉路过,见我们父子夜晚插秧,觉得新鲜好奇,大赞我们勤劳,还说夜里插的秧苗不会被晒,成活率更高。我们听到点赞,好像消除了疲劳。

其实,月下插秧还是很累的,主要是累在眼睛上,还有是蚊子来“助兴”,这是最恼火的事,耳边经常听到嗡嗡声,双腿不时有蚊子来叮咬,你一边插秧,一边还要赶蚊子,脸上变成泥巴大花脸。那一夜,我们直到凌晨才插好。次日,村里就传开了,“月下插秧”居然成了当时的新闻。

如今种田的历史正在改写。自大田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民从过去的吃不饱,到后来的粮满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后来,农民们又有了醒悟,有粮还得有钱,光靠单一种粮恐怕致不了富。于是,农村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打工赚钱。家里的责任田包给别人种,只给自己留了点口粮,或者家里的老人种点自吃的。

于是,种粮大户应运而生,土地流转呼之欲出。现在,老家种水稻的农民已很少,大部分都是由村里的种粮大户承包。粮食生产已经走上了大户化规模化了。

这些种粮大户,多则三五千亩,少则三五百亩,规模大,必须机械化。春耕时节,他们采取工厂化育秧,从插秧、防治、收割和烘干等一律实行机械化。机械替代了人工,省时省工又省本,农业生产的“机器换人”,既解决了劳力短缺问题,又推进了农业现代化。

从传统到现代,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让人感受步伐较快的是这十多年。对中国农村和农民来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记得毛泽东老人家有一句语录:”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当年这12个大红字还粉刷在墙壁,成为广大农民心中的“种田梦”。如今,终于梦想成真,农民深切感受到,我们遇上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春耕是繁忙的季节。周末回乡,偶遇路边男女劳力插秧的情景, 这一幕是多么的熟悉和亲切,当时真想下田再体验一回久违的插秧感觉。

虽然人工插秧已经逐渐减少,只有一些机械不便的山垅田或过角田还要用到人工,但作为一项种田技能,一种传统农艺还是不能丢,或许将来也是一种宝贵的农耕文化。

人生诸事已淡忘,唯有插秧印象深。少年曾为种田郎,退休告老好还乡。那些年的插秧经历,虽然一身泥巴浑身汗,虽然弯腰劳累的直不起身,但让我练就了吃苦耐劳的身骨,养成了劳动的习惯,保持了农民的本色,更让我牢记自己的身份:我是农民的儿子,是居住在城里的农家子弟。

我想,这才是一个人的不忘初心吧。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走得多远,我们都应该对家乡的那片希望田野充满深深的爱!


作者:通讯员 朝华夕拾   编辑: 赵璐洁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视频 更多
  • 我在江山,祝祖国生日快乐! 我在江山,祝祖国生日快乐!
  • 衢州“警犬司令”郑琦:我的战友不会说话,但可靠 衢州“警犬司令”郑琦:我的战友不会说话,但可靠
  • 用古筝弹唱文化经典 衢州少儿杭州演绎礼乐之美
  • 蜂蜜+中医:千红蜂业走上跨界之路
  • 你好,2019!今起,衢州将霸屏央视一整年
  • 鹿鸣公园:梅花谷第一朵梅已绽放,快来打卡!
24小时新闻排行榜 更多
  • 三衢新观察丨在这场重量级新闻发布会上 央媒最关注衢州什么?
  • 三衢新观察|衢州市委书记和市长同时赴杭州出席的揭牌仪式,有什么深意?
  • 小变化里藏着大幸福
  • 衢州两县(市)送大礼,暖心过大年~
  • 38岁重回大学校园成大一新生!今年,衢职院里像这样的“大龄新生”有不少
  • 信安观察丨红色物业联盟为何风靡全衢州?
  • 信安观察丨降本32.29亿元!衢州打出税收“组合拳”为企业纾困解难
  • 信安观察丨上市公司的80后董事长、福布斯榜上的90后 他们来衢州参加这个会
  • 留在衢江过中秋 平武务工人员与家人“云团圆”
  • 信安观察 | 总投资36亿,悬崖高空极限景区即将在柯城现身
图说衢州 更多
  • 上市公司的80后董事长、福布斯榜上的90后 他们来衢州参加这个会 上市公司的80后董事长、福布斯榜上的90后 他们来衢州参加这个会
  • 知否?这份衢州人共享的东西居然是国家二级、全国排名第17! 知否?这份衢州人共享的东西居然是国家二级、全国排名第17!
  • 定了!江山要建省级湿地公园啦,地点就在…… 定了!江山要建省级湿地公园啦,地点就在……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 |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 12300电信用户申诉受理中心 |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080242 |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330000800000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1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浙网文[2012]0216-02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10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浙)字21号 | 互联网医疗保健信息服务:浙卫网审[2012]19号
工信部备案号:浙B2-20080242-1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57号

4617作文网免费姓名评分 周易吕姓男生起名顺字起公司名字梦的解析 电子版老来得子起名薛姓的女孩起名饮食起名命怎么算最准的四柱算命免费开店铺起名字大全姓满的孩子起名现代周易风水鸡年起名字 女孩起名大师何荣柱按圣经起名字姓梁名字怎么起周易八字起名取名字大全七画属土的起名吉利字烤串起名大全时尚健康行业的企业起名五行带金水的起名居家用品店铺起名鸡年女孩取名起名大全周易网名网周易八字起名名字93年起名字新店怎么起名字给小孩起个网名周易导师卖衣服店铺起名有什么好听的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作文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