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幼玄机》

慈幼玄机01
成书年代:明代
成书作者:李景芳撰,郑氏翻刻
古籍概述:《慈幼玄机》是明代李景芳编著的一本儿科类中医文献。共二卷,现存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序言附《保幼全书》。卷一论述了初生儿常见疾病诊治,卷二论痘。
古籍介绍
《慈幼玄机》         

卷首开篇为面部形候,次以额脉、三关、八段锦、八片锦、指脉形证、幼幼口议、寸脉总诀、汗下温脉、脾胃有脉、阴阳顺逆、太冲尺脉、死候、用药辨理等。

以上内容是此书论述具体病证诊治之前的总论部分。不难看出,是书作者对于幼科尤其重视望诊,望诊与周岁小儿更为切用。望诊之中又以面部形色为第一直观印象,以此初步判定病证部位、寒热虚实、疾病深浅、预后吉凶等。次则脉诊,与成人切脉不同,小儿切脉与观脉结合,关注诊脉部位脉形与脉色变化,以此推测病证进退、确定辨证用药法则。小儿病证往往来势汹汹,变化迅即,朝夕之间,判若二人。然疾病信息皆不能主动提供,多凭医生直观获取。故序中言:“书中之最难者,尤莫若活幼术。”此书所论望诊主要涉及面部形色与脉形色泽,以此配合其他四诊进行辨证,充分体现幼科特征。其中三关、八段锦、八片锦、玉环集脉诀、王氏脉诀等脉诊内容于现存南宋幼科古籍有相类记载,故之此书收集了前贤历经数百年传承而积累下来的幼科医学知识。

卷一在上述内容之后论述了初生儿常见疾病诊治,包括初生儿调养法、月内症候、撮口脐风、胎风伤寒、初生伤寒、伤风咳嗽、婴儿乳嗽、感冒风寒等。每证皆简言主症表现特征,概述病机与预后,指出治法选方,但未及药物组成、剂量、服法等。所论提要钩玄,点明关键,不失确当之语。初生儿病证之后为幼儿常见病诊治的内容,包括伤寒、夹惊伤寒、重症、表衷俱见、虚冷阴症、实热阳症、中风、痫、痉痓、急惊、慢惊、天瘹、内瘹、盤肠、腹痛、疝气、夜啼等近百种余病证。幼科病证较之初生儿病证的论述略详,有五脏病证、生长不良病症、外科病证、五官头面病证、皮肤病证等。每证分析病证产生缘由,讨论病机病理,描述症状及其与其它病证与甄别,建议方药。常常一种病证,列出若干世所常见方药,随症加减选用。遗憾的是,是书仅列方名,未指出具体药物组成、剂量、服法,医家若不熟知此方,则无法使用。


卷二论痘,首篇治痘总括,次则发热症治,起发症治、养浆成实症治、收靥症治、落痂症治、余毒症治、妇女痘症治、疹毒症治。常见急性烈性传染病,以浑身皮肤出现痘疹为突出特征,伴见高热、脏腑器官的病变,此病传染性极强,病情危重,预后凶险,死亡率在古代占儿科疾病的第一位。故中医儿科古籍以痘疹数居多,儿科医籍论述以痘疹最详,篇幅最多,本书也不例外。

书中论述痘疹病因来自胎毒,每逢疫疠之年交相感易。预知痘疹吉凶在于面部气色的表现,尤于山根部位,为紧要之处。红光为吉,黯青为凶。痘疹病脉贵于平和,弦急浮洪为实候,微迟短滞则为虚。治之以解毒和中为权重之法,汗下之法不可轻易使用。痘疹初期见发热,谵语神昏,吐利并作,发搐,为毒邪人里病重,清热通便解为治法之要。发热之后,痘出现形,头面胞前稀疏,四肢多见为顺,反之为逆,疏解之法为此阶段治法主导。
书籍价值
《慈幼玄机》不仅为今天中医临床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儿科疾病症治文献资料,而且为研究明代痘疹呈现了一份鲜活素材。

原书面世后,郑氏为之翻刻,流传至今,仅存孤本。且全篇以歌诀形式撰写,文字通俗,浅近明了。现予影印,以广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