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耿子叶)董各庄村是顺义区后沙峪镇四个未拆迁村之一,由于紧邻机场北线高速,交通便利,村里流动人口多,倒挂比例一度达到了1∶8,总人口超过万人。近年来,为了解决资源消耗大、安全隐患多等难题,董各庄村引入社会资源,探索出了一条规模化收持、专业化管理的乡村治理模式。

 

2021年底,董各庄村引入社会资源,同步启动宅院收持工作,以“智慧化村庄+专业化收持+标准化改造+物业化管理”的模式,实现出租房屋规范管理、流动人口精确管理、消防安全专业管理。


优觅友家出租公寓。顺义区后沙峪镇供图


与往日的水泥瓦房出租屋相比,该出租公寓装修风格精致简约,配备了全套的家电、家具,可实现线上实名注册、线上签约、线上支付的功能,吸引了不少城市白领、新业态就业群体入住,实现了从合租群租向单人单租转变,通过常住人口的“减量提质”“腾笼换鸟”,从根本上破解资源过度消耗、垃圾超量产生等突出问题。



“优觅友家”新建成的图书室和咖啡厅。顺义区后沙峪镇供图 


特别的是,引入企业将房间全部改造为精装交付,房间全部配备电子密码锁、烟感报警器、灭火器、喷淋装置和24小时监控,取消厨房和液化气罐,安全系数大为提升。此外,还实现了线上注册、签约、支付,房东“不见面”即可让租户“拎包入住”。配套的食堂及健身房、图书室、咖啡厅等设施一应俱全,食堂面向村民打折,设施向村民免费开放。


“优觅友家”新建成的健身房。顺义区后沙峪镇供图

 

2022年4月,董各庄村转变发展思路,探索“政府主导、企业管理、农民耕种”的新模式,打造“后沙峪农场”,对闲置大棚进行改造复耕和生态种植,农作物满足58项有机认证标准,目前已取得有机转换认证证书。


有机转换认证证书。顺义区后沙峪镇供图

 

此外,农场经营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开发微信小程序,与顺丰合作,线上下单,当日送达;另一方面,提供定制菜园、应季采摘、农耕体验等服务,不仅实现一产与三产深度融合,更同步“叠加”了交通便利和健康有机的双重优势。


大棚内培育的蔬菜。顺义区后沙峪镇供图

 

在深入了解村民诉求基础上,董各庄村委会利用村内一处拆除私搭乱建后的空闲地,建成供村民休闲娱乐的口袋公园,同时将村南荒地改造为公交站点,为村民日常出行带来便利;村里每年组织村民体检,发放老年人补贴,享受二次报销、升学奖励等福利;此外,村里还建成乡情村史馆和老北京记忆馆,老物件寄托了村民心中沉淀的乡愁,将文明乡风深入内心。


村内的口袋公园。顺义区后沙峪镇供图


新建成的公交车站。顺义区后沙峪镇供图


村委会组织村民定期体检。顺义区后沙峪镇供图

 

在完善硬件服务的同时,董各庄村还健全完善了网格化巡查机制,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分组包片对重点企业、七小门店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安全检查常态化、消除隐患长效化。建立“警务工作室”“微型消防站”,24小时备班值守,为村民的安全发展保驾护航。


董各庄村警务工作室。顺义区后沙峪镇供图


董各庄村微型消防站。顺义区后沙峪镇供图

 

编辑 唐峥

校对 陈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