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网主站 | 地方网站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投稿信箱:aswmw@163.com
  • 聚焦安顺
  • 领导活动
  • 文明网评
  • 县区播报
  • 志愿服务
  • 美丽乡村
  • 安顺志愿云
  • 公示公告
  • 资料中心
  • 未成年人
  • 黔中掠影
  • 我们的节日
  • 明礼知耻•崇德向善
  • 文明在行动 满意在安顺
首页-> 聚焦安顺

省级“最美农家书屋”|文运书苑:百姓家门口的“文化能量站”

来源: 安顺文明网  2024-01-15  责任编辑: 胡晓

  与老戏台遥遥相对, 在安顺市西秀区岳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旁,坐落着一幢白墙黛瓦的房子,透亮的大片落地窗,书苑内宽敞明亮,胡桃色木质格子书柜里堆满了各类书籍,这就是西秀区大西桥镇中所村的百姓文化书房——文运书苑,2023年,文运书苑荣获“多彩贵州·书香高原”首届最美农家书屋荣誉。

  1月11日,记者走进中所村文运书苑,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围着书桌坐在一起,静静地阅读着养殖、种植、历史等不同种类的书籍,时不时地低声讨论,萦绕着浓浓的书香氛围。

  “农家书屋是农村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是百姓家门口的‘文化能量站’。”中所村村委委员、文运书苑负责人吴中文介绍,中所村农家书屋创建于2007年10月,早期只是设在中所村村委会二楼的简易读书室,书架只有三个,藏书只有800多册。2021年经过多方努力和提质改造,中所村文运书苑建成,总面积约为200平方米,书苑内设有阅读区、电子阅读区,藏书量达万余册,覆盖党建、文学、经济、农业等多个类别书籍,同时增设了电子图书阅览机、有声听书机等电子设备,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阅读需求,让书苑真正成为居民群众读书、学习实用技术的“加油站”。

  对于书苑名字的由来,吴中文告诉记者,文运书苑的取名源于中所村内古迹“天开文运”石牌,彰显着中所村老百姓对文化知识的渴望与薪火相传。

  中所村小学教师张普是文运书苑的常客,他说:“不论是老年人、中年人,还是孩子们,有啥不懂的都会来书屋找解答,书里没有的,我们就从数字平台里检索。一些村民还利用农闲时间在这里学习一些农业技术知识。这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农村竟然也有供村民学文化、长技能的基层‘图书馆’。”

  在电子阅读区,中所村村民凌亚峰正利用有声听书机仔细听着《三国演义》。“用听的方式不仅不伤眼睛,还能从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对书的内容了解得更仔细。”凌亚峰说,自文运书苑建成以来,他经常来这看书和听书,最喜欢看的是历史类书籍,通过对历史以及安顺地戏人物的了解,帮助他提高了地戏表演的水平。

  除了提供读书空间外,中所村充分发挥农家书屋自身的最大效能,利用绿化空地,定期组织开展知识竞赛、知识讲座、读书分享会、演讲比赛等读书活动,激发农民群众读书爱书热情。目前,共举办了“周末大课堂”、“小桔灯”亲子阅读、书法等培训班共100余场次。

  吴中文告诉记者:“文运书苑通过规范化管理,开设了‘周末大课堂’和地戏、书法等培训班,激发了村民读书热情,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书苑将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为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贡献力量。”

  多年来,中所村为了增加书苑书籍的实用性,书苑负责人根据村民的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不断丰富图书种类,做到常添、常换、常新,为广大村民提供更多实用的书籍,让书苑成为中所村民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学习阵地。

  中所村文运书苑优质的阅读服务发挥着涵养乡风文明、提升农民文化素养的重要作用,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下一步,中所村以文运书苑为阵地,构建全民阅读服务体系,真正让农家书屋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以高质量文化服务供给不断增强基层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来源: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

  一审:胡晓

  二审:毛丽 刘圆

  三审:吴丹 张问宇

上一篇:西秀区:志愿服务项目大比拼 各展风采显文明

下一篇:黄果树旅游区:打造“三张名片”,释放文明创建“新活力”

分享到: 腾讯微博 QQ空间 人民微博 新浪微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