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首页 > 最新播报
  • 沟渠竟可防盗贼?
  • 天井不仅有物理意义,更有文化意义
原创
傅东育:致敬逆光而行的禁毒英雄
  • 这些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被限制出境(总名单)
  • 翟氏笔墨!翟振喜的绘画艺术特点与绘画艺术理念
视频
林少毅:华侨社团要更好促进中加民心相通
  • 空降兵主题沙画亮相“领航强军向复兴——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
  • 林辉勇:倾心公益 华侨后代要传承一颗感恩的心
热搜
  • 这些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被限制出境(总名单)
  • 翟氏笔墨!翟振喜的绘画艺术特点与绘画艺术理念
  • 爆款游戏“着墨”中华文化 激发强劲全球吸引力
  • 历经百年 被掠走的47件海外回流文物重聚首
  • 探秘四子王国家地质公园 为何去看红崖台地?
  • 中国电影艺术成就展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
  • 东西问丨作家阿来:为什么文学最重要的还是语言?
  • 2022年国庆档电影:用光影书写真实平凡的感动
  • 诺奖作家安妮·埃尔诺: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世界
  • 西南茶马古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千年回响
阅读
  • 何光荣的百岁人生:寻孔颜乐处 怀家国天下
  • 诺奖作家安妮·埃尔诺: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世界
文物
河南开封发现北宋巨幅石雕壁画
  • 湖北现古人类头骨化石 证中国百万年人类演化史
  • 二里头遗址“多宫格”式布局等研究取得新进展

回答“梁漱溟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发布时间:2022-10-11 08:56:17 | 来源:中国新闻社 | 作者:安英昭 | 责任编辑:姜一平

中新社北京10月10日电题:回答“梁漱溟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

——专访著名哲学家、“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成中英

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1918年底,学者梁济问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三天后梁济投湖自尽,其后整个20世纪,中国与世界几乎都在动荡巨变中度过。

百余年后的今天,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乌克兰危机更将亚欧大陆拖入动荡边缘。“这个世界会好吗?”再次成为时代之问。

“在中华文明的现代进步与道德影响力下,这个世界可以变得越来越好。”年近九秩的国际著名哲学家、“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成中英先生日前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时指出,中国既有儒家的“仁心”,又有道家的“道心”以及法家的“信心”,能够对世界繁荣发展产生可观的影响力和转化力。这样的世界显然会更好的。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怎么看百余年前的“梁漱溟之问”?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今天,您认为这个世界会好吗?为什么?

成中英:梁漱溟在五四时期接触到西方文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他认为人的生活态度有三种,构成三种人类文化,即西洋文化、中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第一种生活态度是把人生的意欲投向未来,尽量求其满足,因此建立了科学与民主。两者可以通向未来的开放社会,这就是西方文化的意欲。中国文化则致力于调整自我的意欲,改变自我以适应环境,以达到平和的生活目标,安于现状,不思改变。印度文化是人类“最后的出路”,目的是根本消除人的意欲。因此不必设计未来,也无需刻意适应环境,而是取消自己的意欲,回归到一个根本的寂静生活,以至永远。基于这一理论,梁漱溟对父亲梁济的回答,显然是:中国人不能走印度的路,但却需要向西方学习,面对未来生活。他说“世界会逐渐变好”,是有理论基础的。


但这个回答对梁济来说,只是一种绝望。他看到西方的强势文化,而中国还不知道何时才能恢复旧观,当时的生活只是苟且偷生,不具任何意义。他所看到的只是既要放弃未来,又必须放弃现在,还不如立刻选择走“印度之路”,以消除自己一些可能的盼望。因此听完梁漱溟的意见之后,梁济决定自杀。这显示他已经深思这个问题,而且同意其子的看法,只是他已没有任何兴趣来等待那个未来的日子。

梁漱溟和他父亲不一样,认识到中国文化本身的价值,既可以发挥西洋的未来精神,也可以保有深度内在超越的心境,可以继续奋斗。再者,梁漱溟对儒学的认识也很深刻。他看到儒学以及中国文化的韧力与潜力,因此深信未来是可能变好的,只要有一番努力,就有一番收获。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我认为,本质上可以变好。因为世界本身的存在和人类的存在是一体的,人和人之间的彼此关联也是自然和真实的,问题来自于人自身的缺陷。由于不能知己也不能知彼,更由于不理性的“恐他”心理,以及历史上一些错误认知所形成的习惯,人们制造了自身的问题。这个世界因此不可能自动变好,而在于人和人之间的共同努力。

我们也不能把变坏的责任完全归之于一个方向。的确,西方人喜欢战争,自私逞强,这是历史事实。就中国人而言,我们该要有一种能力,来消解西方人的逞强态度和自私心理。一旦这种理解建立起来,世界就会变好。一旦这种理解消除,西方也可能变色不认人,不但破坏环境,也将以对方为敌,戕贼生命。因此,即使是较好的发展,也要注意其可持续性,从一个长远的眼光来防止突变。

当然就当前情况来看,21世纪从开始到现在20多年并不太平。首先这是中国复兴的时代,也是西方对中国不满的时代。中国的成功激化了西方人的怀疑和敌意,造成对中国统一的威胁。其实中国统一对他们并不一定带来害处,反而有很多可以想象的好处。可是由于西方人本身的不自信,产生了对中国的负面态度。这是西方人的不幸,也是世界的不幸,当然也是中国人的不幸。因为这种态度也影响到中国人的生存、和平与发展,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中国对世界作出贡献的机会。只有中国不断强盛,民众文化心理不断变强,才能安顿西方人的焦虑和疑心,进而共同实现对世界的积极建设,对宇宙空间的积极探求,为人类长久的幸福作出贡献。

作为一个站在时代前沿的古老国家,中国能够自给自足,更有余力维护弱小的民族。中国既有儒家的“仁心”,又有道家的“道心”以及法家的“信心”,能够对世界繁荣发展产生可观的影响力和转化力。这样的世界显然会更好的。但由于20世纪的痛苦教训,中国也必须警觉这是一个危险的世界,随时面对它的突变,发挥强大的平衡作用,这是人们可以期待和依靠的。在中华文明的现代进步与道德影响力下,这个世界可以变得越来越好。

中新社记者:人类社会正面临传统安全威胁的回潮,如乌克兰危机;也面临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如疫情、极端天气等。您认为中华文明能为人类克难发展提供哪些借鉴?

成中英:面对当代各种环境及疫情的变化,中国人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并能防患于未然,对任何已发生的自然事件,能沉着应付,更能走出困境。这种强有力的理性的平衡心态,是古老的中国所特别具有的。

就国家安全而言,俄乌冲突在很多方面影响中国,但中国人保持理性对待,从国家正义与世界和平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并未因与俄罗斯的特殊友情而支持其战力,只希望俄乌双方能和平解决问题,顾全大局,寻求中道,为世界局势提供了一种稳定的力量。至于疫情问题,中国迄今仍然是世界最能解决疫情问题的榜样。因为中国人的哲学思考,总会从整体和长远的利益着眼,不会因为当前的需要,放弃对根本问题的思考。这是中国的历史文化智慧,也是中国哲学重视一劳永逸,杜绝后患的管理方法。一时的劳苦换取长远的幸福,可说是值得的。

此一态度也可用之于应对自然灾害,即重视吸取过去的教训,发挥更有效的治理方法。历史上中华文明遭受自然灾害的例子很多,但最后都能从经验学习中获取成功的智慧。中国传统富有策略思考,在坚定意志下,最后都能够克服时艰,可说已经有了一套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

更重要的是,中华文明中处变不惊、镇静应付变化的能力极为强大。中国人的文化传统重视责任感,在实际灾难中,往往能发挥人的刚强意志和群策群力的精神,进而不断奋斗以达到消除困境的目标。因此无论对待自然灾害,或人文危机,中华文明都能借鉴过去,面对未来,不屈不挠,永不放弃。认识到这种精神,就应对中国的处变能力具有十分信心。当然,中国还需要帮助世界,为人类共同的前途,主动提供帮助和关心。可贵的是,中国以平等对待世界各民族。面对任何灾害,中国都有能力主动参与治理行动,把世界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生命的共同体,致力于消除种族歧视与种族斗争。中国人本就乐善好施,一旦富庶起来,更将嘉惠天下,发挥平等精神,创造人类共生的幸福。这从来也就是儒学的初心,见之于儒家历代的经典著述。

中新社记者: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存续至今、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您认为在中华文明走向复兴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发挥什么作用?

成中英:中华文明的确是世界上唯一以国家形态自古存续到今的文明。这反映出中华民族自黄帝五千年前统一中原,要维持统一来发展文明,就自然且必须发展一个国家形态的制度存在。中华文明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国家的统一和文明的不断发展。我们必须要思考的是,此一国家形态的文明过去有无变化,以及在一个现代的世界中如何保持和调整这个国家形态的机制。这当然是一个形式和内容相互切入的问题。只有内容和形式密切贴合,才有强有力的生存能力,也才能面对时代的挑战,解决时代的问题,把时代的特征融入文明价值与国家形态的统一之中。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中华文明走向复兴的过程中,我们须十分看重传统文化中的智慧之道。这在《易经》与《尚书》中有充分说明,最主要的是要刚健自强、厚德载物,即在实际上严明教化,让民众认识德性的重要性。更要动员人民的智慧,来创造一个德义并重的政策和权威民主共存的生活形式。既依法治国,又以德治国,法和德不可偏废,这可能是当前中国国家形态作为统一国家的方法所必须考虑的问题。正如孔子所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传统的历史经验和儒家的道德教训,对中华文明走向复兴具有重大意义。但在此,国家发展的统一形态必须作为主要考虑对象。如果要做更一般性、更广阔的文化复兴条件的认识,我们就必须坚持传统的历史经验,不只是文化道德与政治智慧,尤其需要推理了解和细致分析。对儒家强调的道德与礼制,更需要充分留意。历史的教训和道德的教诲,加上理性的启蒙和教化的推广与加深,也是不可忽视的基本要求,西方成功的改革经验,自然也可纳为参考对象之一。(完)

受访者简介:

成中英,1935年生于南京,祖籍湖北阳新县。195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旋赴美留学,1958年获华盛顿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63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专研易经哲学、儒家哲学、比较哲学、逻辑、形上学与知识论、诠释学,是当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现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终身教授。担任诸多世界名校客座教授与讲座教授。创办国际中国哲学会并担任会长、国际易经学会并为主席、首创国际儒学联合会,现为荣誉顾问。评选为唯一的华裔国际诠释学研究院院士。1973年创办英文《中国哲学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至今已五十年。

主要著作超过35种,包含:《中西哲学精神》《C理论:易经管理哲学》《易学本体论》《成中英文集》四卷本、《成中英文集》十卷本、《中国哲学与中国文化》《科学真理与人类价值》《知识与价值》《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发微》等。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家蚕起源黄河中下游地区 这个未定问题有答案了2022-10-11
回答“梁漱溟之问”,这个世界会好吗?2022-10-11
这些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被限制出境(总名单)2022-10-10
翟氏笔墨!翟振喜的绘画艺术特点与绘画艺术理念2022-10-10
"典"亮新时代|研理于经正是非 征事于史明成败2022-10-10
何光荣的百岁人生:寻孔颜乐处 怀家国天下2022-10-10
葛兆光:我们坐在历史的门槛上2022-10-10
汉字设计,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2022-10-10
爆款游戏“着墨”中华文化 激发强劲全球吸引力2022-10-10
历经百年 被掠走的47件海外回流文物重聚首2022-10-10
中国电影艺术成就展在中国电影博物馆开幕2022-10-10
书写当代生活 现实题材网络文学飞速发展2022-10-10
看·世界遗产:为何去看红崖台地?2022-10-10
四子王国家地质公园:讲述沧海桑田的故事2022-10-10
儒学的分化与战国《诗》教的传承2022-10-10
“诗假琴以鸣”:古典诗学中的以琴喻诗2022-10-10
西南茶马古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千年回响2022-10-10
东西问丨作家阿来:为什么文学最重要的还是语言?2022-10-10
2022电视剧引导扶持专项资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2022-10-10
2022年国庆档电影:用光影书写真实平凡的感动2022-10-10
诺奖作家安妮·埃尔诺: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世界2022-10-10
辛亥革命111周年 重温范曾《满江红——辛亥革命百年祭怀中山先生》2022-10-10
展绿水青山之景 汇万马奔腾之力2022-10-09
《桃花扇底看前朝》:那些历史上生动的小故事2022-10-09
倪东侃:用心守护中国传统丝织技艺2022-10-09
国家大剧院第15届“春华秋实”展演周开幕2022-10-09
文旅部公布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2022-10-09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西夏文化2022-10-09
中国电影市场,观众始终期待充足的优质供给2022-10-09
300余件元青花修复器及瓷片将在江西景德镇展出2022-10-09
金庸展将登陆上海 众多展品系首次在内地展出2022-10-09
综述:上海出版人何以多次“捕获”诺奖得主?2022-10-09
电影国庆档收官 广东稳坐全国第一票仓2022-10-09
2020年以来 西藏调查登记石窟寺277处2022-10-09
西藏调查登记各类文物点4468处2022-10-09
2022诺贝尔文学奖作者作品销量井喷2022-10-09
蒋胜男:写作不是在敲键盘 而是在敲掉疑惑之墙2022-10-09
第八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综述2022-10-09
这十年,我们迈向考古强国的足迹2022-10-09
安妮·埃尔诺获诺奖,对中国文坛有何启发2022-10-08
国庆北京待客689.3万人次 乡村游火爆2022-10-08
颂山河赞歌,享美好生活——各地国庆假期见闻2022-10-08
英国小伙化身“体验官” 感知多元山西2022-10-08
尼泊尔九层神庙修复:修复文物 留住宝贵历史2022-10-08
国庆假期全国出游4.22亿人次2022-10-08
今日寒露:秋寒渐起秋粮入库2022-10-08
古城韵味活态传承 "千年台州府城"焕发生机2022-10-08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出新一批故宫博物院文物2022-10-08
庐山别墅群何以见证东西方文化融合?2022-10-08
国庆档:《万里归途》票房夺冠 主流大片走红2022-10-08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 文化和旅游部
  • 国家文物局
  • 中国艺术研究院
  •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 中国社会科学院
  • 故宫博物院
  • 敦煌研究院
  • 云冈研究院
  • 中国国家博物馆
  • 新华网文化
  • 人民网文化
  • 中新网文化
  • 光明网文化
  • 搜狐文化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4617作文网生辰八字算命桃花运中国周易起中国起名周易网给女孩起名姓崔周公解梦梦见小猫用来起名的诗句周易生辰八字起名起名字女孩2005年属猪而且腊月的猪起名今年男孩起名字大全取名网起名周易周易六十四卦图纸康熙字典取名起名大全算婚姻命运浮图塔周易测号码吉凶周公解梦梦见老公给钱周公解梦见干活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干活梦见飞机解体起名字的啥讲究姓祁女孩起名字免费起饭店名通书算命几两几钱蔺女孩起名周易43卦展姓起名大全周公解梦梦见鞋坏了女孩子起名字免费大全姓连女孩起名如何查起名字起名字有雪字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作文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