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报网首页 > 城事 > 正文

北大乡村实践团黄河边搭建摄影棚,为百位村民拍最美肖像照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何蕊(实习)

2022-07-20 10:07

炎炎夏日,葭州城内红枣飘香,在芦苇绽放的黄河岸边,北京大学的15位师生用镜头记录下劳动人民最朴实的笑容。最近,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乡村实践团走进陕西省佳县泥河沟村,在黄河边搭建起临时摄影棚,为村民拍摄最美肖像照。

两间平房、两块幕布、几把凳子,实践团师生们就地取材,发挥专业所长,用两天时间为泥河沟村百余位村民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纪念照。“泥河沟村是个平均年龄64岁的老人村,村民常年在田间农作,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拍一张正式的照片。”该校硕士研究生张蕴灵说,走进农村,师生们希望能够真正为村民做些实事。

团队的初衷简单而朴实,而真正开始拍摄,师生们也遇到了一些小困难。“大部分老人都是初次面对镜头,未免感到紧张局促,为了帮助村民表现出最自然的状态,我们动了不少脑筋,”实践团领队、该校硕士研究生孙硕回忆,团队师生分工合作,有的充当摄影师、灯光师、道具师、动作指导,有的则化身“气氛担当”,专门学习了陕北民歌和方言,只为捕捉到村民最自然的笑颜——“谑一哈(笑一下)”“好着咧”“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呦红艳艳”……听到最熟悉的声调和语言,村民们逐渐对镜头敞开了心扉。

在这座毗邻黄河,三面环山的小乡村里,日常的生产工具是村民们最亲切的伙伴,而丰硕的果实也为他们带来了真切的安全感。“面对镜头,多数村民会选择怀抱大筐红枣、甜杏,手握锄头、铁耙,这种真实的状态也正是我们想用影像定格的——专属于劳动者的美丽。”作为摄影师,该校本科生梁沁体会颇丰,“当我将洗好的照片递到村民手中,看着他们欣喜地抚摸端详,我感受到了摄影的生命力。”

被誉为“世界红枣之乡”的泥河沟村已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为推动乡村振兴,该村计划发展旅游产业。接下来,这一张张独具特色的肖像照将被展示于村口的一面石墙上,作为泥河沟村的“名片”,向游客讲述动人的中国乡土故事。

据介绍,除了为村民拍摄肖像照,该校乡村实践团还在泥河沟村开展了田野调研、专题纪录片录制、乡村联欢歌会等系列活动,从中体悟乡土之情,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青年力量。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何蕊

流程编辑:U022

如遇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相关文章刊发之日起30日内与本网联系。版权侵权联系电话:010-85202353

扫描二维码
下载手机客户端

分享到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发布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未登录

0/200
发布
全部评论

0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阅读

advertisement
热门文章

热门

换一换
精彩图集

图集

advertisement
精品赏析

精品

精品赏析

中国科学家构建国际首个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

精品赏析

中轴线文化遗产大讲堂送14场讲座进校园

精品赏析

一批新规出台!事关你的“小电驴”!

精品赏析

温故|从国子监办馆到如今“一馆三址”,回顾首图百年历史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