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专题
  • ENGLISH
正在阅读:餐桌,是我们看世界的一个包厢
首页> 光明文艺评论频道> 书虫 > 正文

餐桌,是我们看世界的一个包厢

来源: 文汇报2023-01-25 09:17

  作者:唐 山

  从餐桌能看到什么?英国诗人迪伦·托马斯曾写道:

  这面包里,

  燕麦曾在风中欢欣,

  人打碎太阳,把风拉倒。(柏桦译)

  这是个怪念头,将面包、红酒都视为生命,人类打碎了燕麦、葡萄的梦想,它们凝成人类血管中的孤独。物质有代谢,精神自延伸。

  迪伦·托马斯是天才,能从餐桌上发现一个世界。近期出版的很多作品也都基于餐桌,却反复刷新着看世界的视角,如美国学者詹姆斯·C.斯科特的《作茧自缚:人类早期国家的深层历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德国学者海因里希·爱德华·雅各布的《了不起的面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曹雨的《一嚼两千年》(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美国学者威廉·吕贝尔的《碳水的胜利:面包小史》(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王宁的《餐桌上的训诂》(中华书局出版)、法国学者弗洛朗·凯利耶的《菜园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餐饮史是人类史,它不是“有趣而没用”的知识,或止于好奇、有趣;它在呈现一个完整的世界,关键在“怎么看”。

  人类为什么爱吃米面

  米面历来被视为“主食”,玉米、土豆、芋头、红薯、藜麦等只是“杂粮”。是米面的营养更好?产量更大?还是更好吃?《作茧自缚》一书作者独辟蹊径,认为这是统治者筛选的结果。

  玉米、土豆、红薯等产量大、易种植,但收获期不固定。特别是红薯,成熟后不收割,可在地里存两年,收税者难知。古代小麦和水稻成熟期固定在10天内,产量易评估,晾晒后才能入库,产量难隐瞒。

  换言之,米面未必更美味,也非更适合种植,只因便于收税,才成“优势物种”,被强制推广,这为阵发性的大饥荒留下可能。在人类史上,种稻、粟、麦的民族才成大帝国,美洲先民种玉米、红薯、藜麦等,帝国凝聚力弱。

  中国的粟在距今7000多年前便传入欧洲,而中亚的小麦至迟在4500年前已传入中国,权力创造了一次次超远距离的“植物大交换”的奇迹。

  从考古看,原始人的食谱包括150多种食物,远比现代人丰富,定居生活后,人类骨骼中钙含量下降20%,遭各种疾病侵扰,平均寿命至少减5年。原始人每天只工作2小时,而清末农民每年工作时间超4000小时。农耕促进社会进步,却伤害个体,那么,古人为何如此选择?本书作者发现,两河流域最早农耕遗址在1.2万年前,此后几千年,都被放弃。人类曾回去当卢梭的“高贵的野蛮人”,只是最终失败。距今7000-8000年,农耕遗址再现。

  本书作者认为,可能是两河流域的资源太丰富,“诱惑”了原始人,他们以为是免费午餐。随着人口增加、财产出现、社会两极分化、生态恶化……人类落入自造的“茧”中,并在信息茧房中,坚信米面是上天赐予,耕种它们是义务。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口味皆被修改,真的认为玉米太粗粝,米面才够香。

  面包如何操纵人类

  对现代人来说,面包是常见食品,和空气与水一样,无需深究。其实,面包是被偶然发明的,在先民看来,发酵犹如魔法,“打破了因果律,是对神明的亵渎”。古希腊人用奇特的方式接纳面包——创造出厄琉息斯秘仪。这是一套秘密进行的宗教仪式,隐喻小麦种子发芽、成长、变成面包的过程——生命与面包同构,则魔法亦被人类驯服。

  秘仪激发出神圣感和认同感,也引起公众愤怒——如果是做正当的事,为什么要背着人?秘仪的魅力在于,它把纷繁的世界简单化了——只有两种人,吃面包的(文明人)和不吃面包的(野蛮人)。

  面包成了身份标识,倒逼基督教创造出“走在田地里”的圣母玛利亚,归并秘仪中的诸女神,以掩盖面包似乎不太文明的出身。小麦后期加工复杂,价格贵,由此形成替罪羊群体——磨坊主。磨坊主常以次充好、暗中盗窃,在欧洲各国民间,都流传着“磨坊主都上不了天堂”的谚语。

  面包征服的极致案例是:美国的开国一代只吃玉米,玉米让美国富强,可富强后,许多美国人又和欧洲人一样只吃面包,视玉米为饲料。

  人类塑造出面包的象征意义,副作用是面包成了稳定、安全、强大的晴雨表。面包匮乏或质量下降,必引来骚动,“一战”后期,德国因此崩溃,希特勒疯狂掠夺小麦,亦源于对此的恐怖记忆。一句“去波兰种小麦”,足以将无数德国农民变成士兵。

  《了不起的面包》一书作者用独特的方式总结了历史教训:“一战”末期,美国曾想援助德国面包,被法国元帅福煦严词拒绝。在战术上,福煦也许是对的,在战略上,福煦却错了。饥饿扭曲了两代德国人的心理,使他们患上集体精神疾病,德国因而再次走向战争……“饥饿——癫狂——再饥饿——更癫狂”成了无法超越的宿命。

  面包犹如金钱,都是人类的造物,可它也会反过来“操纵”人类。怎样摆脱这种“操纵”?本书作者给出的方案是:呈现真相。

  槟榔为何被忽略

  烟草、茶叶、咖啡、槟榔是四大上瘾物,1500年时,全球共4.6亿人,约1亿人嚼食槟榔,到2017年时,全球人口达75.3亿,嚼食槟榔者仅8亿多,落后于另三者。一般认为,槟榔产地狭窄,滋味不佳,成瘾性差。可茶叶、咖啡初期都如此,它们能成功,为何槟榔不行?

  《一嚼两千年》这本书指出,槟榔被冷落,源于它错过了全球化的窗口期。

  15世纪末至16世纪,欧洲人开启大航海时代,胭脂虫、糖、棉布、丝绸、烟草、胡椒等先后成为“世界商品”,可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忽略了槟榔。

  一方面,槟榔单独食用时,口味苦涩,需加鲜蒌叶、石灰等同嚼,蒌叶属胡椒科,是古人食物中辣味的来源之一,和槟榔一样,只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干制槟榔易得,鲜蒌叶难得,不如其他“世界商品”方便。另一方面,嚼槟榔形象不雅,口中呈血红色,残渣污染环境,不易被接受。

  槟榔曾成功征服东亚。汉武帝时,中国文献已记录槟榔,古代朝鲜人、日本人都吃过槟榔,李后主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是千古名句。当时槟榔是佛教认可的供养物之一,且能杀人体内寄生虫,被视为“四大南药”之首,是防瘴的必用药。自宋以后,中国嚼槟榔者已少,说明对瘴气的认识已有进步。

  现代医学证明,槟榔与口腔癌相关,是一级致癌物,未来食用者会更少。如果当年它真的全球化,被更多人接受,那么,它今天的影响力会不会不亚于烟草?人类会不会研发出无毒槟榔?会不会在科学助力下,世界各地均有种植?

  同样的上瘾性植物,全球化可让它变成黄金,也可让它变成废柴。种树者无功,入大循环者不败,槟榔兴衰的背后蕴含着现代世界运转的底层逻辑。

  人类天生爱种菜

  在现代人看来,中世纪生活一塌糊涂,在文字记录中,市场上只有少量肉、鱼、葡萄酒和面包,单调至极。其实,中世纪法国小镇居民的产权由四块土地组成,其一是菜园,面积1000-1200平方米。只看市场记录,很难发现当时餐桌的丰富。

  按《菜园简史》书中所说,伊甸园就是菜园,《奥德赛》中记录的西方史上第一个花园——阿尔基诺斯园,也是菜园。菜园在市场和平民间建立了缓冲区,市场失败时,菜园可遮风挡雨。

  菜园释放出人类的创造天性,泽芹、亚历山大草、拉维纪草、亨利藜、巴天酸模、公鸡草等曾是欧洲人的菜,均被菜园培育出的新菜淘汰。滨藜更惨,被菠菜替代后,如今被称为“野菠菜”。辣椒、西红柿、土豆等美洲食物进入欧洲后,一二百年无人敢尝,幸亏在菜园中被当成观赏植物保留,如果没有菜园,它们可能早已失传。

  19世纪30年代至80年代,法国立法规定,各市镇必设校舍,含六部分:教室、操场、院子、厕所、教师宿舍、菜园,这可能是教师被称为园丁的源头。天主教廷曾规定,神父必须在传教地建菜园,这样才能扎根基层。工业革命时期,法国老板为留住工人,也会发菜园……

  菜园如此深刻地嵌入人类史,它被认为是培养美德的教室,是高尚的休闲,是团结的基础,是社交的平台……直到上世纪80年代,曾遍及法国各社区的公共菜园才逐渐消失。

  早期去法国的中国人很少提到菜园,可能是农业被打上落后、低级的标签,他们更关注高楼大厦、马路和大机械,可当我们拥有这一切后,才发现,我们的种菜技能如此受外国人追捧,因为它触动了他们记忆中的乡愁。

  文化无优劣,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怀属于全人类,我们可以彼此感动。

  食物史是近年出版的热门品种。在一个小话题中,如何才能呈现个性?也许应回到历史的本质去看问题。

  历史不是过去的分分秒秒,而是一个从低向高、从简单到复杂、从一元到多元的过程。食物本身的变化有限,但食物来自人,人在不断变化。所以,食物史应呈现人类精神世界的波澜壮阔。

  从食物史进入,寄寓更大关怀,是2022年这几本食物史书的妙味所在。(唐 山)

[ 责编:金凌冰 ]
阅读剩余全文(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日/ 周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刘上生:“黛玉葬花”的微观行文

  • 吴洪彬:让孩子唱起属于自己的歌

最热文章

  • 数据要素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1
  • 王磊:时代呼唤青年坚定自信、实现自强
    2
  • 进一步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
    3
  • 青春“智慧树”在科技小院“开花结果”
    4
  • 核心价值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特点
    5
  • 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论:事实还是谎言?
    6
  • 聚焦人才链建设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7
  • 张蕴岭的第三次“创业”
    8
  • 让盲评制度科学运转起来
    9
  • 全面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高质量发展
    10

独家策划

  • 理响中国·实践新论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党校公开课第七季

  • 理响中国之理响新征程

    首都教育新思享

  • 时代青音·理论学者助力计划

    理响中国·铿锵有理

推荐阅读
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网络强国建设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是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石。要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经济产业全方位、全链条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024-04-23 16:17
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须聚焦三个着力
高质量构建“大思政课”工作体系要聚焦目标、效果和特色,着力破解思政课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带动思政课叙事表达体系和场景体验模式的深层变革。
2024-03-18 10:28
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植根于5000多年的文化沃土,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024-03-08 16:31
与时偕行,携手共创数字空间美好未来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各国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需要应对新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2024-03-01 14:51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
2024-02-23 09:24
不断巩固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良好态势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值此之际回望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展望新的一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将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同时也具有体量大韧性强创新后劲足的竞争优势、宏观经济政策回旋空间大的支撑效应、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增长红利等三重有利支撑。
2024-02-09 16:37
用好“加减乘除”法 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
要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以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为重点,在“加减乘除”上做文章,推进机构改革再深化,为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新动力。
2024-01-30 11:31
社交媒体时代,如何走出“数字化孤独”
面对不断升级的数字社交产品,反而需要青年人意识到沉浸式社交环境背后的营销策略与运作逻辑,从而与社交媒体生成的感官刺激与虚拟自我保持距离。
2024-01-15 09:41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和依据
“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提出,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宗旨,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植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体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
2024-01-12 09:39
在新年贺词中感受中国发展步伐
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新的一年,我们站在这一年的不易成果上,对未来充满信心,更加需要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取得更多发展成果。
2024-01-04 15:35
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的路径
针对目前思政课教师供给能力不能有效满足思政课强起来的发展需要这一突出矛盾,要切实提升教师供给能力,改进教学方式,推动新时代思政课朝着高质量发展。
2023-12-14 17:59
进博会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世界共享的大市场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2023-11-09 10:22
从变与不变中看“一带一路”十年蝶变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2023-10-24 11:06
“一带一路”基础已定,任重道远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2023-10-10 09:58
建设东北向北开放门户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3-09-27 09:53
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武器与行动指南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2023-09-15 10:49
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2023-08-22 09:41
新时代“两个结合”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2023-08-18 09:14
正确把握理论深度与网络大众化传播的关系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2023-07-18 17:59
以乡村经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2023-07-12 09:32
加载更多

4617作文网周易64卦名称生物质公司起名大全女孩起名用哪一个yi字好姓李的男孩起什么名好周公解梦梦见股票上涨周易取名网国学文化取名算命起名子名气燃气灶打不起火果品公司起名字岳姓起名大全男生周公解梦抓到黑鱼周易起公司名免费堂口起名大全红酒专卖起名曲姓女儿起名猪年马姓宝宝起名大全曾姓男人起名类似算死命的小说美名腾免费起名字起名字大全女孩单字梦的解析读后感健康管理中心起啥名好姚的起名大全男孩名字给钟姓的男孩起名八字算命女命东西四命怎么算梦见很多蛇 周公解梦起群聊名字大全八字预测周易周公解梦测姻缘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作文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