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生有一种死,叫 福尽而亡!

别不信,等你过了四十岁,看周围的人和事,你会陡然发现这个规律!

就像《红楼梦》里写的那样: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好似食尽鸟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但世人愚痴,执着物欲享受,发了财的,觉得此生不奢侈一把,没有豪车美宅,就对不起自己的 富贵;而穷人则幻想着发财改变命运,过上富人的生活。

这种物欲的追求,往往让人忽略了生命的真正价值,陷入无尽的空虚和失落之中。最终会加速自己的福报消耗,福报耗尽,人财两空!

南怀瑾先生始终强调,修福修慧是人类必须要追求的目标,这一点比赚钱更为重要。

当然有人会说:现在社会什么都要花钱,你给我讲一切都是假的虚幻的,我真饿肚子了,你养我啊。

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

古人说:“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从因果上思惟,就会知道其实浪费半碗饭、一张纸,也有很大的罪过。

比如半碗饭来之不易,从播种、施肥、灌溉、收割、去壳、运输到最后煮成米饭,其间有多少劳动者的心血,要耗费多少自然资源,才能端到口边,供你享用。

浪费财富是损减自己的福报。因此,想起物品来之不易、业果不虚,我们不能不珍惜福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有一年冬天,她给儿子做棉衣,家里本来有丝棉,她把 丝棉卖掉换成棉絮。

了凡先生问她:“家里有丝棉,为什么要换成 棉絮?”她说:“丝棉太贵,卖了可以把钱送给别人,反正用棉絮也一样可以保暖。”

了凡先生听了很高兴,因为这样做就不愁孩子将来没有福!

再来看反面例子:古时候,有户富人在孩子满月时,请客大摆酒席,杀了许多生命。之前,有位算命先生给孩子算命,说他一生的命运如何如何好。

可是孩子活到两岁半就死了,富人埋怨算命先生,本来以为他算命很准,为什么这次没有算对。

后来遇到一位有道高僧, 高僧说他“折福太深,福尽而死”。

我周围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他们因为突然发了横财,却没有能够承受这份财富的压力和负担,最终过早地离开了人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看现代的青少年从小就知道享乐,乱花父母的血汗钱,衣服、鞋子、用具都要用名牌,每个月几百几千块的零花钱像流水一样用。

家长也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宁可自己苦一点,也不能让孩子没面子。

他不知道孩子从小养成骄奢的习惯后,由骄奢必然多欲,多欲则无德。

长大之后,不是成为贪官,就是成为匪类、花花公子、寄生虫,百无一用。

从结果来看,这不是爱护子女,而是毁掉子女。

人的福报有限,能节约不贪着,就可以延寿,如果过分奢侈,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

一切福气,皆源于安定的内在。不贪不念,便见广阔天地。不执不惧,自然随缘自在。不骄不馁,便能驭难呈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图、文、音乐来源网络转载,版权属原创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