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愿意做一个伟大人物的儿子。”

“爷爷拖累我了。”

文学大家鲁迅的独子周海婴、长孙周令飞曾用十分无奈的语气说出这样的话语。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创作出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且闻名世界文坛。

而作为鲁迅的后人,他们却十分平庸,长孙甚至为了生存,还沿街卖起了爆米花,直言被爷爷拖累了。

那么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如今鲁迅的后人过得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要是上过学的,可以说就没有不知道鲁迅先生的,从初中课文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再到高中课文中的《祝福》、《阿Q正传》等文学作品,无一不是上品佳作。

就连毛主席都曾这样评价过鲁迅:“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能得伟人如此评价,鲁迅先生可谓是古今第一人。

鲁迅先生在文学上、思想上有如此造诣,一般来说后人也会在文学界大放异彩,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海婴是鲁迅的独子,因为是在上海出生的孩子,鲁迅为其取名“海婴”。周海婴出生的时候,鲁迅已经48岁,属于是老来得子,对唯一的儿子自然是疼爱有加。

不幸的是,周海婴八岁那年,鲁迅便与世长辞。当时正处于战乱时期,母亲 许广平为了两人的生计四处奔波,最后还要靠着别人的接济生活。

就这样,周海婴艰难的长大了,而因为其家庭背景特殊,周海婴在待人处事方面一直都是格外的谨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周海婴回忆当年在北京大学读书时,他看到有同学在打牌、跳交际舞,他之前从未接触过,对此十分好奇,便上前观看,就有人在后面指着他说:“鲁迅的儿子还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

而周海婴听到之后也不做辩解,只是无奈的叹了口气表示:“我不愿意做伟大人物的儿子。”

身为文学巨匠的独子,周海婴却没能在文学界闯出什么大名堂,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无线电专业,成为了无线电专家,走上了科研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似周海婴选择的生活与鲁迅并没有任何的交集,但实际上周海婴对父亲是敬重的,虽然曾说过一些无奈之语,但他在退休之后,就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到了父亲遗留的事业上。

周海婴在退休后先后在北京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担任名誉馆长等职位,用自己的余生来宣传父亲的文学和思想。

2011年,周海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而在他走后,长子 周令飞则接过重任,继续祖辈、父辈留下来的文学事业。

说起周令飞,年轻时候的他也曾做过一些冲动的事情。当时为了摆脱爷爷鲁迅的光环,周令飞在17岁时便瞒着家里人去参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令飞认为到了军队中,肯定就没人整天叫他“鲁迅孙子”了,然而在第一天新兵连训练的时候,连长就直接点名:“周令飞,鲁迅的孙子。”

那一刻,周令飞才发现自己还是逃不掉。后来在分配工作时,周令飞直接被分配到了卫生所,他十分不解,便找领导询问缘由,结果领导给出的回答更是让周令飞啼笑皆非。

“鲁迅先生就是弃医从文的,你要完成你祖父未完成的事业。”

周令飞对此简直无言以对。再后来,一排长找到周令飞说:“你是鲁迅的孙子,文采肯定不错,你来帮我们写篇稿子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令飞连连摆手表示最不会的就是写作文,然而他怎么说排长都不信,最终他只能提笔开始写,结果写到半夜都没有写出来。

这时,排长拿了一根烟给周令飞,周令飞摇头表示不会抽烟,结果排长来了句:“怎么可能,鲁迅抽烟啊。”

周令飞听了后欲哭无泪,像这样类似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1980年,周令飞决定离开军队去日本留学,在日本认识了妻子张纯华,随后做了台湾女婿,并前往台湾定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事传到大陆这边又是一阵对周令飞的声讨,“鲁迅的孙子怎么能去台湾呢”这样的话语甚嚣尘上,不绝于耳。

周令飞对此不以为意,在台湾与妻子过着幸福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不久之后周令飞失业了,为了维持生计,周令飞在台湾街头卖起了爆米花。

消息传到大陆,很多人对此都是大跌眼镜,觉得鲁迅的长孙居然如此没有出息。周令飞对此无可奈何,表示自己现在这样被议论,都是因为鲁迅孙子的身份,直言:“爷爷拖累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了,周令飞并不是在怪爷爷,从小生活在爷爷的光环之下,周令飞早已习以为常,而父亲周海婴从小对周令飞的教育都是秉承着鲁迅的思想。

鲁迅曾经说过:“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去做空头文学家,实在无能就学点手艺也能养家糊口。”可见鲁迅对于后辈的教育是宽厚的,是顺其自然的。

幼时周海婴喜欢组装金属玩具,鲁迅总是在一旁鼓励,从不强迫周海婴必须读书,强迫他必须喜欢文学。

而周海婴延续鲁迅的家风,反对靠着父母的余荫来生活,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赢得社会的尊重,因此他对于儿子周令飞的选择一直都是支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已经年过古稀的周令飞对从前的趣事早已坦然,也已经与鲁迅后人的身份和解,他现在身兼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等职位,愿意将自己的余生放在发扬鲁迅精神文化上,他认为这是他身为鲁迅长孙义不容辞的使命。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先生的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而他自然也希望后辈们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外界的看法和议论给了鲁迅后人很大的压力,好在他们认清了自己,接受了自己的平凡,做回了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