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4月14日上午,位于安徽肥东长临河的华东地区最大的牡丹园——徽州国际牡丹园盛大开园,1200余个品种、60000株、九大色系的牡丹争奇斗艳,“盛装”迎客,吹响环巢湖文旅进军号。

走进徽州国际牡丹园,一丛丛、一簇簇、一团团牡丹开得热烈,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色彩缤纷、尽态极妍如一幅连绵的锦绣画卷,引来数千名游客争相拍照打卡,共赏牡丹之美。

“我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品种的牡丹,颜色都很艳丽,太漂亮了,不愧是‘花中之王’。这里依山傍水,很适合周末来转转。”特地从合肥赶来参观的游客张女士赞叹地说。

徽州国际牡丹园,坐落于白马社区,紧邻景色秀美的白马山,总投资7000万元,占地面积460亩,从2019年发展至今,已初具观赏规模。园内不仅种植有魏紫、姚黄、赵粉、豆绿中国传统四大牡丹,还引进了岛锦、太阳、海黄等日本、美国品种,整个牡丹品类涵盖了全部九大色系、1200余个品种,另外还种植了370多个品种的竹子以及大量精品观赏芍药。

据徽州国际牡丹园负责人张帆介绍,牡丹的花期从四月上旬持续到五月中旬,芍药的花期从五月上旬持续到五月中旬。目前正是牡丹最佳观赏期。游客入园除了观赏牡丹、芍药外,还可以在园内体验钓龙虾、游船、沙滩车、骑马等游乐项目。

牡丹花美,牡丹产业更美。近年来,由徽州国际牡丹园等催生出的“赏花经济”,成为长临河镇旅游的新业态,年入园游客4万多人,不仅带动了地方农特产品的销售,地方民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村民就业。目前,白马社区的山口凌民宿成为安徽皖美银牌民宿,周边桑葚、春桃、蓝莓等构成的采摘产业链清晰地呈现出来,牡丹园带动50多人就业,实现年就业增收近20万元,年收租金收入约4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文旅融合,深度挖掘牡丹产业价值,打造集牡丹观光、牡丹籽油加工、牡丹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张帆说。

长临河镇,素有“环湖首镇”之美誉,是安徽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镇域内旅游资源丰富,环巢湖19.8公里黄金湖岸线和27.6平方公里的十八联圩生态湿地在这里共同绘就了“合肥最好名片”,另有安徽省第一侨乡、1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16家民宿、12个露营地,1个文旅小镇等景区景点,2023年游客接待量达3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约2亿元。

“牡丹园的开园将填补了长临河旅游节庆活动的空白,我们将做好牡丹文化旅游节的策划执行,擦亮巢湖文旅名片,充分发挥肥东县‘生态文旅强县’建设‘主力军’的作用。”长临河镇党委委员程胜表示。(彭红玲)

编辑:徐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