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10月5日消息(记者林馥榆)2023世界设计之都大会(WDCC2023)日前在黄浦江畔落下帷幕。截至闭幕当天下午17时,大会各类活动参与人数达13.8万人,其中主场展览参观人数超8万人。

主场展览参观人数超8万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从开幕式、高端峰会,到10大设计领域论坛、时尚秀演,再到海内外联动的设计展,今年的大会紧扣“构建全球设计合作与交流平台,探索设计引领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城市和生活处处充满设计”的使命谋篇布局,进一步集聚起全球创意设计资源,打出了世界波、描摹了国潮风、秀出了科技范。

由0到100 设计驱动产业发展

当前,设计已成为制造、建筑、服务、数字等领域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的核心环节,为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新动能。上海领全球之先,创设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并集聚各方力量共同打造,传递的正是对人类文明智慧、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尊重与推崇。

首艘国产大邮轮“爱达·魔都”号模型(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大会期间,观众们领略了科技创新“由0到1的突破”,设计驱动如何实现“由1到100的产业化”的力量,看到了国产大飞机、大邮轮、新能源汽车、电子终端、时尚家居等一个个行业创新标杆。

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在大会开幕式上关于“设计助力打造医疗国之重器”的演讲引人深思。他坦言,自己虽非设计出身,但正是因为设计让联影实现了国产医疗设备的赶超。“近年来,联影参加国内外展会时,总有一群设计师围聚在联影展台,评价联影医疗器械不但性能强还有着超高颜值,这一切始于联影的初心——打造大型医疗设备纯净但绝佳的用户体验。”薛敏认为,设计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它将赋予中国制造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最终重塑未来医疗。

联影展区(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产业馆内,小米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高1.77米,重52公斤,在人形机器人界算是“大个子”,能感知45种人类语义情绪,分辨85种环境语义。华为不久前推出的新款高端品牌手机“非凡大师”系列,被连夜送往这次大会现场,引来不少观众拍照体验。此次展出的不仅有华为Mate60系列、Mate X5折叠屏,也有耳机、手表、平板等秋季全场景新品。

华为展台(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极越展台上,一只巨型的紫色机械臂“智驾之手”仿佛从天而降,全球首台“AI汽车机器人”极越01就伫立在展台中央。据介绍,这台汽车以独一无二的机器人美学设计,相继斩获了德国红点、iF和日本GOOD DESIGN三项设计大奖,成为国内首个同时获得全球顶级设计大奖“三冠王”的车型,也是业内唯一整车设计同时获得三项国际大奖的品牌。

全球首台“AI汽车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而它的内舱则以宇宙飞船座舱作为设计灵感,拥有35.6英寸无界一体化大屏,并且取消左右拨杆、中控按键等绝大部分物理操控,车主只需喊“Hey,SIMO”就能实现开车门等操控。据介绍,这一功能是基于车内搭载的高通8295芯片,可实现全域离线语音交互。据悉,全离线语音能力几乎覆盖所有的高频使用场景,支持智能驾驶、地图导航、车辆控制、系统设置、多媒体、蓝牙电话等几乎所有交互场景。

此外,产业馆内还藏着一个“数字树林”。据悉,这是内容科技公司特赞与大会组委会共办的数字设计展,主要以“AIGC”作为代表性切片,展示数字设计的发展趋势和产业动向。

观众与易烊千玺的数字作品互动(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在这个展示空间内,展品被“镶嵌”在了一颗颗树里。据介绍,树冠顶部呈现了包含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在内的20个产业与AIGC数字设计的结合;中部对应20个品牌,记录AIGC数字设计催化产业的案例实践;底部则是所有观众可现场参与20个AIGC互动场景体验,观众可通过使用特赞MuseAI、即时设计等AI产品,直观感受AIGC数字设计的魅力。

彰显文化底蕴 设计引领国潮风尚

上海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民族品牌发源地和集聚地。耳熟能详的回力、恒源祥、光明等经典品牌,通过设计创新引领时尚国潮,与一众国际品牌交相辉映的魅力;集聚 “汉服、手工艺、潮玩、美食”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元素,更让“生活处处有设计”的理念深入人心。

大型空间场景艺术作品《花的三重境》(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展会现场,300个来源于大型空间场景艺术作品《花的三重境》纹样设计的青花薄胎陶瓷吊灯从地面中心向天顶边缘蔓延,充满着破土而生的蓬勃之力;圆形展厅的四周由镜面环绕,映射出中心的陶瓷装置,玉壶光转,人影参差——这便是恒源祥此次展示的艺术装置生活美学作品《花的三重境·繁光》。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创作团队为突出大会“设计无界 造化万象”的主题,选择了更加具有生活感的陶瓷吊灯作为载体,结合康熙青花瓷的色彩格调和毛笔线条气韵,运用数字生成艺术转化形成系列的时尚“羊”纹造型图案装饰于其上。错落有致的陶瓷吊灯外形既像一盏盏即将飞腾高空的孔明灯,又似一团团用青花团成的绒线,完美融合了品牌特色与传统文化符号。《繁光》承续了《花的三重境》中的多重镜像与沉浸体验,通过中国传统意蕴与现代生活美学的融合、实用吊灯与镜面空间的交流、“艺术·科技·人文”相交融的三重境创新手法,将中国式当代美学从艺术空间向生活空间拓展。

艺术装置生活美学作品《花的三重境·繁光》(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中国式品牌不仅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更要有自己的核心文化气质,以中华文化促品牌建设,以品牌建设反哺中华文化。”恒源祥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忠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通过参与文化艺术创作,让消费者感知品牌和文化的融合,用艺术化的方式跟消费者“再沟通”,传递着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品牌的文化内涵和特色表达。

设计外延不断拓展 “科技范”玩出消费新体验

设计,不仅体现在外观。在数字化的变革中,科技体验的推陈出新也不断充实着设计的内涵和外延。大会期间,得物App的虚拟试穿戴体验令不少参观者上前频频互动。

得物App的虚拟试穿戴体验令不少观众上前频频互动(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让酷爱各式篮球鞋的张原最为热衷的,是AR足部测量功能和试穿体验。基于人工智能和AR技术的打造,这项技术能够以毫米级的精确度测量脚的长度和宽度,识别脚型和足弓高低。借助这些数据,张原很快挑选出了最适合自己脚型的鞋款,“选定鞋款后,只要在镜头前伸出脚,就能模拟球鞋真实上脚的效果。”此外,根据家居风格挑选艺术品、“AR”试挂艺术品、虚拟商品“AR试戴”等功能展示,也在现场赚足了眼球。

得物App展台(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顺应年轻人线上购物需求从商品延伸到消费体验感的需求,得物App加快了运用人工智能、AR、3D等虚拟科技的创新设计,与年轻人消费行为趋势相融合。“我们的潮流商品3D模型库,覆盖了球鞋、美妆、箱包、配饰等近10个品类,打造与提升用户数字化体验。”得物App工作人员表示。

设计为生活 新海派兼容并蓄

以会聚人、以会兴业、以会促产,是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重要办会目标。今年的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上海智慧出行设计谷、NICE2035赤峰路国际设计街、东华大学可持续时尚战略、上大美院主校区、艾为芯片设计测试中心、张园城市更新项目二期、“创链中银”设计产业金融服务平台等一批创意设计产业和平台项目集中发布,总投资304.2亿元;光明乳业等一批上海品牌焕新出发,贡献更多“时尚八品”样本案例,擦亮新时代“上海制造”名片。

曾经以炼钢为用途的吴淞创新城原宝武不锈钢地块型钢厂房,将蝶变转型,成为历练人才的新宝地——未来,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宝武新校区将成为设计创新基地,汇聚设计、艺术和文化的精华,为上海乃至全球的创意人才提供一个独特的培训和交流平台。

作为承办方,上海大学发挥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科优势,在本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上发布了“蝶变·创意设计——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项目”,并策划了“新海派客厅·设计为生活”展览、“新海派嘉年华”创意市集嘉年华等。

“新海派客厅·设计为生活”展览(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新海派客厅·设计为生活”展览,由上海老字号、非遗传承创新、工业遗存改造三个板块组成,重点体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之间的链接与转化,展示设计的传承力、创新力、服务力、引领力。展区的设计理念聚焦上海大学“五五战略”新海派文化,体现海派设计的与时俱进。

展览以沉浸式体验空间,从生活美学角度展现上海老字号的百年发展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手工艺的现代魅力。以宝武主校区和非遗客厅设计为亮点的展区,展示了“新海派一公里”上海美术学院主校区的规划建设理念和方案,展陈设计使用不锈钢体现上海气势恢宏的工业遗存,红橙色的圆形展区象征着炼钢的场所将演变为锤炼人才的基地。“新海派客厅”设计为生活沉浸式展示体验,包括学院非遗国潮老字号内容,“民乐一厂+上美”展区,阐述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之间的创新转化,彰显上海作为设计之都服务全国的创意力量和设计能力。

“新海派嘉年华”创意市集位于世界设计之都大会嘉年华展区,包括青年创意市集、非遗传承人市集、传统工艺数字体验空间、海派社区艺术体验空间等板块,主要采用沉浸式体验设计,展示来自全国十多个地方的青年设计师和非遗传承人的精彩作品,助力非遗青年创新创业,以设计实现人生梦想。

观众可近距离接触传统手工艺作品(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其中,青年创意市集是一个让年轻创作者们展示创意和才华的平台,囊括了上海大学师生的优秀文创作品,借此机会打破教育与社会的高墙,为院校师生提供一次与大众对话的机会。非遗传承人市集邀请了来自全国的非遗传承人,展示传统工艺的精湛技艺,如山西布老虎、淮阳泥泥狗、山东潍坊风筝等传统工艺,观众有机会近距离了解中国非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传承之道。海派社区艺术体验空间,为观众呈现了上海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并有机会与当地艺术家互动,参与各种有趣的艺术体验活动,深入了解海派艺术文化。

全球设计同频共振 未来蓝图徐徐展开

构筑起对全球设计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是一座“世界设计之都”的责任担当。

“WDCC是一个分享最佳实践的价值平台。这是上海一直以来对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所作出的承诺和努力,从大会迸发出的新理念、搭建的新伙伴观念,令大会的世界影响力以及在全球的使命充满期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埃内斯托·拉米雷斯说。

自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以来,上海不断探索“设计之都”发展理念和举措,不断思考国际合作交流新路径,不断构建科技设计融合新生态。

鉴于上海在设计领域的创新探索,今年的全球“创意城市”设计峰会上发布了“上海设计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探索建立新时代设计语境下设计推动城市创新的基本框架,为全球设计之都建设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这也是去年首届峰会上发起《共同推进全球一流“设计之都”建设上海倡议》后,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另一项重要成果。

“上海设计创新型城市指标体系”发布(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基于服务设计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服务设计上海倡议》也在大会期间重磅发布。该《倡议》倡导对服务新供给和新业态的设计,强调从产业链的整体视角出发,更加关注产品服务系统对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影响。号召设计师们特别是专注服务设计领域的设计师们,主动应对社会发展和新兴技术的不确定性,不断拓展服务设计的领域、边界与范畴。

在首届世界设计之都大会的效应下,上海加快培育设计骨干力量,目前市级设计创新中心182家,设计引领示范企业92家,其中12家获评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环同济建筑和创意设计、环东华时尚设计、环华理工业设计、环交大数字设计、“江南智造”国际设计港等集聚区加速建设,众多创意设计产业和国际合作项目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22年上海创意和设计产业总产出1.64万亿元,进一步凸显产业发展韧性和活力。

编辑:郭振丹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