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5月17日,嘉定区普通小学学生走进嘉定博物馆,探寻甲骨文的奥秘,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字之源、历史之根。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是甲骨文!”

“对,今天我们就来感受甲骨文的魅力!”

学生们首先参观了位于特展厅的“甲骨文记忆”展览,现场108件(组)展品包括甲骨实物、考古发掘图片资料、学者研究成果集锦以及器物,让大家对甲骨文有了“初印象”。

神秘晦涩的甲骨文如何用形象“说话”呢?在体验环节,指导老师孙凤庭以“马”为例,向大家演示了甲骨文的字形结构及演变过程。

学生们则对照着甲骨文临摹起来,一边体味传统文字的不朽魅力,一边享受学习探究带来的快乐。“太神奇了!‘龙’的最后一笔撇出来,和现在‘龙’的最后一笔竖弯钩非常相似,用这样的方式了解传统文化特别有趣!”学生刘宸玮兴奋地说。

除了了解甲骨文的知识外,学生们还在“疁城印记——嘉定历史陈列”展区参观了解嘉定的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名人的故事。“高衍孙是嘉定的首任知县事,在任时建县衙、造孔庙、减赋税,我很佩服他。”学生陈彦蓉表示,此次活动为自己打开了了解嘉定的大门。

据了解,结合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嘉定博物馆特别准备了“甲骨文记忆”展览、嘉定孔庙考试季文化创意市集活动、民间公益鉴定活动等。“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活动形式,从嘉定的视角讲述江南文化、海派文化,吸引更多市民关注博物馆,关注嘉定。”嘉定博物馆陈列宣教部主任袁晔珺表示。(来自“上海嘉定”微信公众号)

编辑:林馥榆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中国—中亚峰会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