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5月20日消息(记者林馥榆)咖啡是海派文化的重要载体。数据显示,上海已拥有8530家咖啡馆,位列全球第一,远超纽约、伦敦、东京等城市。在上海街头,你可以随处“遇见”咖啡品牌连锁店,也可以在弄堂里“邂逅”低调到找不到门牌的咖啡小馆。

随着越来越多的咖啡品牌在上海落地生根,包容、开放、富有活力的咖啡文化已融入上海的文化基因。以咖啡为媒,文化传播、数字科技、潮流时尚、商业生态正加速破圈融合,使上海这座人文之城、魅力之都得以链接更多可能、激发更多活力、焕发更多精彩。

8530家咖啡馆 点亮一座城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接触咖啡的城市之一,咖啡文化承载着上海的城市记忆,成为上海与世界的对话窗口,更逐渐成为上海最鲜亮的城市名片。

口袋咖啡负责人小祺告诉记者,无论是像口袋咖啡一样扎根在不同街区的社区咖啡馆、有独特个性的小众精品咖啡馆,还是便利的连锁咖啡品牌,都能够融合各个群体的需求,也能在海纳百川的上海咖啡文化中各自“绽放”。

5月20日,以“活力上海 梦想齐啡”为主题的第三届上海咖啡文化周拉开帷幕。开幕式现场,虹桥国际咖啡港牵头美团、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创新与青年发展研究院、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共同发布《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截图

上海是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报告》显示,上海全城已拥有8530家咖啡馆,相比去年的7857家增加了673家。具体来说,在上海,平均每万人拥有3.45家咖啡馆,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咖啡馆1.35家。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解读《2023中国城市咖啡发展报告》(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遍布全城的咖啡馆,深深嵌入了上海的空间肌理,融入了市民的日常生活,传递着城市的人文温度,构成了“世界咖啡之都”的独特气质。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徐剑介绍,在8530家咖啡馆中,既有以上海为落地首选的约20家海外知名咖啡品牌,也有正在强势增长的本土咖啡品牌,当然也少不了独具魅力的独立精品咖啡馆。“我们将Nowwa、Manner、M stand、 Seesaw上海本土咖啡品牌称为上海咖啡发展的‘四小龙’。”

《报告》还显示,在上海全市咖啡馆密集度最高的十个商圈中,漕河泾、五角场、张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人流密度最大的商圈,但都是科技创新密度较高的区域。“我们认为,咖啡馆共享空间的设计有利于孵化科技创新。”徐剑说。

伴随着中国消费者咖啡习惯的逐渐养成,咖啡市场的进一步下沉与咖啡需求的品质、精品化升级,咖啡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根据美团数据测算,2022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2007亿元,预计2025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将达到3693亿元,已成为上海一张新名片。

全城联动 掀起“咖啡新浪潮”

今年的上海咖啡文化周继续结合各区特色资源,在上海全市16个区开展各类主题咖啡活动,形成贯穿全年的效应。

西岸国际咖啡生活节现场(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位于上海徐汇滨江龙腾大道公共区域,西岸国际咖啡生活节将5公里的滨江岸线打造成为“最长岸线”咖啡市集。在亮相的100多家咖啡品牌中,既有McCafé、Lavazza、Costa、Peet’s Coffee等业界大牌,也有永璞、Nowwa、瑞幸咖啡等新晋品牌,每一家都各有特色,一站式体验咖啡文化。

沪滇协作以来,云南咖啡进入上海市场,获得不少消费者欢迎。记者在西岸国际咖啡生活现场看到,这里特设了云南展台,市民不仅能品尝购买到来自云南的咖啡,还能购买到花腰彝刺绣服装、石屏豆腐、元阳梯田咸鸭蛋等其他农产品和手工艺品。

市民在思南橙熟咖啡艺术节现场体验手冲咖啡(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上海咖啡文化周系列活动之一,思南橙熟咖啡艺术节5月19日在思南公馆拉开帷幕。这次咖啡艺术节延伸“咖啡+”概念,邀约来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等不同城市的百家展商、20多家咖啡品牌和80多家文创艺术家联合参展。在街区市集现场,80多位艺术家带来了各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样式,20家咖啡展商为市民游客带来咖啡文化新诠释。与此同时,在思南文学之家,思南剧场里面也会带来与文化广场的《以爱之名》的合唱工作坊,希望大家唱出对生活的热爱。“这次咖啡艺术节,希望将咖啡与我们的生活,以及艺术结合在一起,能够让公众在这里品一杯咖啡的同时,遇见生活的多样可能,同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思南公馆副总经理范美辰说。

上海长宁区愚园艺术生活街区不久前刚刚获评为第二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短短2公里的愚园路上,就有近50家咖啡馆以及多家咖啡企业。5月19日,为期三天的2023年长宁咖啡文化节特别活动暨长宁旅游日在愚园路艺术生活街区正式开启。

2023年长宁咖啡文化节现场吸引不少市民参与(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为助力本次长宁咖啡文化节,愚园路上的多家宝藏咖啡馆也推出了限定特调。来到创邑space公共草坪旁的“ribone café &wine bar”咖啡馆,咖啡师正在制作“浓情波尔多”特调咖啡,SOE冷萃咖啡、蔓越莓汁,再加上波尔多葡萄酒,让这杯特调既有法式风情,又有海派浪漫。同时,以卡通形象“云小豆”为主题的原创动画和动漫周边也在长宁咖啡文化节上首发。

苏州河游船装饰融入咖啡元素(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同时,在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美团外卖携手久事旅游,联合头部咖啡品牌,推出以“咖啡新浪潮”为主题的苏州河咖啡花船活动,将咖啡元素融入苏州河上的游船装饰,以苏州河外滩源码头为起点开展苏州河面上巡游展览活动,市民到场可领免费的特调咖啡,共同体验、见证“咖啡新浪潮”。

挖掘咖啡文化内涵 构建消费新形态

视频来源:主办方提供

通过一杯咖啡恋上剧院、通过一杯咖啡走进博物馆,咖啡与文化交融,带领人们共赴“精神盛宴”。在今年的上海咖啡文化周期间,上海的文化文博单位开设特色广场市集,推出独具风味的特调咖啡,将咖啡与文化艺术、数字科技、生活时尚等元素相结合,通过挖掘咖啡文化内涵,进一步构建咖啡消费新形态。

其中,世博会博物馆外广场举办公益集市,限时开放临展“梵高再现”沉浸式光影展夜场,同步品尝咖啡和文化艺术的滋味。上海博物馆文创咖啡体验店(太仓路店)围绕咖啡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举办上博文化沙龙活动,邀请专家和专业人士担任主讲人,与参加者一起品尝咖啡小点,互动间畅谈文化故事。上海大剧院300FUN系列艺术市集则集合美食、互动体验、露天演出等多种元素,为市民观众带来“300种不同的乐趣”。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推出特色咖啡(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4月26日起,别具风情的“海派咖啡馆”——Mapoly(满坡栗)甄选店亮相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以优秀的设计、包容的文化、海派的理念,为市民游客带来高品质服务。据介绍,特别研发推出了数款新口味的产品,包括栗博拿铁、栗博摩卡、栗博澳白(“栗博”谐音“历博”)、定制款钟楼拉花等,展现出“博物馆+咖啡馆”的“历史感”。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Mapoly(满坡栗)甄选店内景(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作为上海咖啡文化周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将于5月26日举办“广场咖啡嘉年华”,通过在上历博东西楼间庭院设置市集展区,邀请咖啡行业知名品牌、供应商、食品行业企业及文化场馆文创共同参与,推动咖啡品牌相互交流平台,促进打造文化和消费产业的深度跨界融合。

“咖啡是上海城市精神品格中落地的场景。欢迎市民游客参与‘广场咖啡嘉年华’活动,也希望上历博的咖啡馆为观众带来更美好的博物馆体验,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上海、更多元、更开放、更温情的文化休闲场所。”上海市历史博物馆馆长周群华说。

以咖啡为媒 链接温暖与创新力量

在今年的上海咖啡文化周开幕式上,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和光明乳业“啡常暖”咖啡公益专项基金正式启动,打通城市消费者与边远乡村咖农之间的距离,让咖农和他们的孩子能拥有光明未来,传递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也推出了《全力支持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六条举措》,其中包括提供50亿专项信贷额度支持、“魔咖贷”普惠金融专项产品、开展建行生活优惠活动、推动商户数字化经营等内容,助力上海咖啡产业更上台阶。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联合总台CGTN、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共同主办的“一起咖啡吧”嘉年华活动主题曲《咖啡有约》也在开幕式现场首发。

此外,5月26日,上海咖啡产业高峰论坛将在虹桥品汇举行。数十位咖啡行业头部品牌创始人、负责人参与对话。聚焦咖啡新势力、新产品、新模式,通过超10场主题分享,洞察咖啡消费新趋势,热议行业切实问题。现场还将见证《咖啡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国家教材主编主审受聘仪式,以及第三方咖啡认证中心的正式授牌,见证中国咖啡人才标准走向统一化、系统化、专业化。

下一步,上海咖啡文化周将继续以创意文化活动、创新消费场景,培育更多咖啡品牌新势力,创造咖啡文化新表达,布局咖啡产业新赛道,孵化咖啡业态新模式,为推动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编辑:唐奇云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中国—中亚峰会
大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