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通讯员 覃伟 邓煦 陈雪莹

3月1日,为确保“禁渔令”得到有效执行,武汉市禁捕办组织开展了长江通江支流禁渔期制度同步联合执法行动,武汉市、区两级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参与行动。

上午9时,武汉市农业农村、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人员在武汉渔政码头集结,共同举行了通江支流禁渔期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结束后,由渔政、水上公安等20余名执法人员组成的水上行动组,由市市场监管及各区禁捕办等100余名执法人员组成的陆上行动组,采取市区联合、水陆并进的方式同步开展联合执法行动。

当天,武汉市累计出动执法及禁捕巡护力量1262人次,执法车辆及船艇288台次。水上行动组纠治违规垂钓83人次。陆上行动组检查餐饮企业513家,农贸市场、商超297个,市场水产经营户618户,渔具店133户,通过现场检查标签、菜单及水产品进货查验,发现24家水产品经营者进销台账不规范,10家餐饮单位进货索票不到位,均责令其立即整改。

春季正值鱼类产卵繁殖期,武汉市为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把每年3月1日0时至6月30日24时定为季节性禁渔期,举水河、倒水河、滠水河、府河、金水河、东荆河(通顺河黄陵闸以上)武汉段水域列为季节性禁捕水域。

武汉市在开展禁渔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市先后举办了70余场水生野生动物放流活动,共放流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中华鲟、胭脂鱼、长吻鮠等苗种1124万余尾,有效促进了水生生物资源恢复。

接下来,武汉市将持续开展渔政亮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全面加强长江汉江及通江支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执法巡查,加大整治电、毒、炸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违法作业活动的力度,严肃查处使用禁用渔具的行为,重点打击“绝户网”、拦河缯(网)、密眼网(布网、网格子、地笼网)、迷魂阵等违规渔具进行捕捞的行为。加大对“三无”船舶的打击力度,发现“三无”船舶以及套牌船舶从事涉渔活动,一律依法处置。

武汉市禁捕办提醒广大钓友,六条长江通江支流进入季节性禁渔期后,只允许一人一杆、一线、一钩(单钩),禁止使用视频装置等各类探鱼设备,禁止使用船艇、排筏等水上漂浮物,禁止使用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钓饵、窝料和添加剂及鱼虾类活体水生生物饵料。严禁垂钓渔获物买卖交易,有交易行为的视同非法捕捞。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包括捕螺、蚬、虾等)及其它任何形式破坏渔业资源和渔业生态环境的活动,确因资源调查、科学研究和水产原种场采捕苗种等工作需要的,必须报省级渔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编辑:左洋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新春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