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哈尔滨8月2日消息(记者庞淼 通讯员陈曦 丁宁 刘昊)北大荒集团五九七农场在挠力河湿地和完达山余脉山地等多种自然因素相互作用下,形成了极为适合发展林果经济的得天独厚的小气候,好吃的瓜果到处都是,当地“绿色寒疆果都”的美名更是享誉全国。为了一品果香,8月1日,“生态北大荒、大美挠力河”全媒体主题采访团走进了北大荒集团五九七农场。

金秋八月,刚进入北大荒集团五九七农场的“花果山”,道路两边尽是果园,成熟的果子迫使枝叶垂下了头。

成熟的果子挂满枝头(央广网发 何飚 摄)

顺着树间道路往里走,每棵果树上都挂满了果子。“这个熟透了的是李子,可以摘了。”“那个不行,颜色还没变呐,等再熟熟才能摘。”有着30年果树种植经验的胡国静忙着招待来自远方的客人,“快来摘,只要果子上有红色就可以摘下来吃了,你看这个,这在K9中都是少见的糖心,在阳光照射下,是不是亮晶晶的,这就是冒糖了,肯定甜。”胡国静说。

胡国静告诉记者,每年7到10月,杏、李子、小苹果等各种果子开始成熟,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就会上门收购,根据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有针对性地销售。不远处,采访团成员们穿行在果林中,采鲜果、品美味,饱了眼福、美了舌尖,还有喜爱摄影的采访团成员在拍照,将眼前美景尽收相机之中。

果农面对一片丰收的景象露出灿烂的笑容(央广网发 何飚 摄)

位于北大荒集团五九七农场的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九七管理站辖区面积为1.69万公顷,河流密集、温度适宜,为好果品的生长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农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作为发展的鲜明“底色”,大力开展守护挠力河行动,从退、管、治、护方面持续发力,探索一条绿意盎然的经济发展新路径。

“当你走进长林岛湿地时,万顷碧波映入眼帘,东方白鹳、丹顶鹤、灰雁、白鹭成群结对,时而盘旋天空,时而觅食嬉戏,时而翩翩起舞。鸣叫声、戏水声此起彼伏,场面甚是壮观。”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五九七管理站站长蔡菲描述着。

“湿地是气候天然的缓冲器和稳定器,具有调节温度、降雨量的作用。我们农场在2021年经历了长达54天没有有效降雨的局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旱情,全场平均降水量330.4毫米,但是与挠力河保护区距离最近的第四管理区降水量427毫米,比平均降水量多了96.6毫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干旱带来的影响,可见湿地对农业生产的巨大促进作用。”北大荒集团五九七农场副总经理李边海说。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五九七农场执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每年投入资金用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本着“应退尽退”的原则,划定还湿包片责任区和“点对斑”销号完成制。截至目前,已实现退耕还湿面积2.5万余亩。

九台晚李、金红苹果、锦绣海棠、龙丰……如今,北大荒集团五九七农场始终以“征服最寒,奉献最甜”为理念,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产出的果品因其个大味美、营养丰富而远近闻名。“金红123苹果”成为垦区著名商标,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深圳、哈尔滨等城市,寒疆果品和苗木还远销到俄罗斯,生态林业发展,已成为这里的最大特色和最亮名片。

编辑:马俊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