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是实体经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提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金融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近日,央广网携手浦发银行走进德福科技、中联重科、成都航空等几家代表性企业,探寻新质生产力崛起背后的金融力量。

智能制造工厂加速落地 打造新能源动能之材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锂电池受到广泛关注。对于锂电池,不少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它的续航能力。哪些材料会影响锂电池续航呢?电解铜箔作为负极集流体的重要材料,对锂电池续航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电解铜箔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3C数码、储能,以及航空航天、5G等领域。”甘肃德福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德福新材”)董事长张涛说,公司着力研究解决行业内续航里程以及安全性能等难题,推出了多种高性能特种铜箔均已得到头部企业的认可和好评。

在德福科技的甘肃兰州生产基地,坐落着一座“锂电池用超薄型电解铜箔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该工厂被工信部评为“2022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公司近几年持续不断地加大在自动化和智能化项目上的投入,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我们的生产效率以及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得到显著提升。”张涛说。

企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张涛提到,浦发银行在德福新材一期项目建设中给予公司4.45亿元的项目支持,雪中送炭,很好地解决了项目资金的问题,助推了公司快速发展。

自2018年德福新材入驻兰州新区以来,浦发银行就与该企业紧密合作,通过固定资产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多种金融产品,全面服务和支持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助力德福兰州生产基地从无到有,再到成功进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成为企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金融动能驱动“智造”引擎 助力铸造新型工业化“重器”

制造业发展水平往往直接影响国家现代化程度。驱动新型工业化,离不开制造机械领域的“大国重器”们。机械制造代表性企业中联重科,近年来通过持续转型升级,实现了制造业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中联重科是一家创立于1992年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基地分布于全球各地,是业内首家A+H股上市公司。近年来,中联重科大力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

“中联重科现在已经形成了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以及智慧农业、中联新材三大板块的业务布局,产品市场已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助力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公司建设落地了中联智慧产业城,这是全球唯一一个从备料、焊接、机加工、涂装、装配到调试的挖掘机全生产流程智能制造基地,成功入选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中联重科集团财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卫涛表示。

生产这些“大力士”并非易事,除了技术问题,还要解决资金问题。浦发银行长沙分行自2004年成立以来,就与中联重科开展合作,至今已有20年。一直以来,浦发银行紧贴企业需求,提供了本外币融资、供应链金融、债券承销等供应链综合化服务,金融支持近千亿元,还为中联重科五百多位供应链上下游客户提供服务。2022年11月,浦发银行长沙分行落地了全国首单“科创票据+保供稳链”中联重科资产证券化业务,助力科技创新、制造强国建设。

金融租赁连接产业和市场 助力国产飞机逐梦远航

自主研发,逐梦远航。国产大飞机是中国人心中“国之重器”的代表,C919的诞生是国人在科技领域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目前,除了C919,大家熟知的飞机制造商中国商飞还自主研制生产了ARJ21新支线飞机,近年来已有超百架ARJ21飞机投向市场。

成都航空是ARJ21飞机的主要交付对象之一。成都航空有限公司采购部副总经理叶昌俊介绍:“2018年,在浦银金租帮助下,公司与中国商飞合作完成首架由金融租赁公司以租赁方式引进的国产ARJ21飞机项目,联手开创了金融租赁服务国产飞机事业新局面。截至2024年3月,双方已累计交付15架ARJ21飞机,以ARJ21飞机为支点,为中国支线航空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国产飞机走向市场的过程中,租赁公司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浦发银行旗下金融租赁子公司浦银金租,目前持有中国商飞50架C919飞机订单和30架ARJ21飞机订单,是最大的ARJ21飞机经租租赁商之一。浦银金租将通过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租赁解决方案,促进国产民机市场发展,助力航空强国建设。

无论是国产大飞机、锂电池、电解铜箔等高新技术产业,还是工程机械等传统制造业,都在加速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蜕变,支撑着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不断走深走实。在这背后,金融的力量有时“润物细无声”,有时是一场助力新苗孕育的“甘霖”。

近年来,浦发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不断加大制造业金融支持力度,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和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助力企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金融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接力赛中跑出了加速度。

编辑:张圣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党纪学习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