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晚,大雪如约而至,不一会儿,就染白了湖南省衡阳县岣嵝乡神皇村。

第二天一大早,村民唐琳简单地扒拉了几口早餐,匆匆赶往村里的乡村振兴车间。搁在前些年,碰到这种天气,大家得大中午才起个床,围着火炉,凑一桌牌。

工友们正在加工“赚钱神兽”(陈曙霞 供图)

乡村振兴这些年,神皇村是大变样,屋前小花园,门口自来水,村部小戏台,尤其是村民的精气神,更是大变样。这不,神皇村的老百姓,又玩起了“新把戏”——组装“赚钱神兽”。

村民们口中的“赚钱神兽”,其实是一种智能变压器的元件,一个中指大小,里面缠绕着金色的铜芯,外面套着深灰的磁芯,中间的两根细针像动物两条腿,靠着组装这个,村民们在家门口赚了钱,所以大家笑称这个电子传感器为“赚钱神兽”。

600平米的加工车间,分为4条生产线,上面整齐码着待加工的电子元件,唐琳与50多个村民一样,坐在长桌旁,熟练地组装起“赚钱神兽”。

“这种电子元件,加工简单,把铜芯缠绕好,接下来套管、组装,最后喷码就可以。”衡阳县源涛电子元件加工厂负责人屈良国说:“2023年,我们做了2000多万个元件,发出工资196万元。”

“加工一个,我能拿2分钱。”刚开始,不熟练,速度慢,一个小时加工不到200个,现在1分钟就能缠绕好10多个铜芯,36岁的唐琳进步可不是一星半点,“现在一天工作8个小时,一个月能拿4000元左右。”

检验电子元件(陈曙霞 供图)

和唐琳一样,今年48岁的董红梅也早早地爱上了这只“赚钱神兽”。“以前在村里能干啥?收完谷子,种油菜,其他时间就打牌。”乡村振兴车间办起的那一天,董红梅就报了名,“早上送完娃就去车间上班,中午回家做完饭,又可以来做事,啥都不耽误。上个月,工资有4500元。”

董红梅所说的乡村振兴车间,岣嵝乡有6家,吸纳了220多个群众在家就业。仅组装“赚钱神兽”一项,就带动10多个脱贫户(含监测帮扶对象)成为“熟练工”。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点是产业。”衡阳县岣嵝乡党委书记蒋霁表示,在人才、资本、技术等较为匮乏的乡村,乡村振兴车间就像一把“钥匙”,可以一举打开“乡村产业发展”之锁。

近年来,衡阳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立足实际、因企施策,大力扶持乡村振兴车间,培育了一批新型农民,将岗位“送”到“家门口”。截至目前,衡阳县已建立并投入运营60个乡村振兴车间,带动2171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支撑。(陈曙霞 邹健 谭连海)

编辑:黄珂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
声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