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威溪乡复兴村,村中波光粼粼的鱼塘水面、一排排深蓝色的光伏板与周边景致相映生辉,一幅“水下渔业养殖、水面光伏电站”的绿色养殖美丽画卷正徐徐舒卷……

近年来,城步苗族自治县威溪乡复兴村大力实施“智慧+生态”乡村行动计划,以位于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地的属地担当持续推动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通过“渔光互补”形式形成发电新模式,蹚出绿色富民新路。

随着国家电网系统显示装机并网成功,复兴村总功率382.59KWp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正式投产运行。

“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并网成功,正式投产运行(伍叶梅 摄)

威溪乡复兴村位于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区——威溪水库边,多年来,因受限于水源保护地的生态环保红线问题,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基础弱,发展迟迟没有出路。“我们当初村里想在荒山空地上搞牛羊养殖和油茶林种植,奈何土地性质不能改变,生态红线无法触碰,后来驻村帮扶工作队提出搞光伏发电,多方努力后却因村内没有合适的建设用地而停滞不前,村集体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威溪乡复兴村党支部书记熊风华说道。

为了缓解村集体压力,2023年,在威溪乡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威溪乡复兴村同邻村兴隆村达成共同发展目标,租借兴隆村原有的30亩鱼塘,驻村帮扶后盾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8研究所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委托其下属的新能源公司开发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构建起上有光伏、下有养殖的立体模式,力争走出一条现代高效农业之路。

乘着渔光互补的东风,威溪乡复兴村不仅突破了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限制,开创性地把光伏和渔业这两个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的产业相结合,一举多得,不仅做到了空间上的立体复用,节省了土地,还输出了环境友好的清洁能源。同时,也让村民们享受到了乡村振兴“结出的硕果”。得益于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复兴村集体收入将每年增加10万元以上,道路改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同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0吨,达到收入、环保双丰收。

“我们非常支持渔光互补这个项目,投产收益后,增加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可以为村里办很多实事,比如修建林道,办老年文化活动,搞村里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确实得到了真正的受益!”复兴村五组熊小波说。

在“渔光互补”模式下,光伏板能遮挡阳光,降低水面温度,减少水分蒸发的同时抑制藻类生长,为鱼虾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而“渔光互补”建设的光伏电站,更能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通过渔光互补,复兴村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转为资金,探索出一条绿色增收新模式,打造出一道生态发展、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线。据该项目负责经理苏亚星介绍,该项目去年12月开始建设,今年3月建成投产,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光伏发电一角(伍叶梅 摄)

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方永中说:“下一步,我们将开展承包养殖试点,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提高村民收入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探索打造‘渔光互补’科普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发展文旅、农旅相融合的特色生态旅游项目。”(陈科帆 伍叶梅)

编辑:黄珂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