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7日,巴以新一轮冲突爆发。次日,黎巴嫩和以色列临时边界也发生交火。半年来,黎以临时边界冲突的范围不断扩大,黎巴嫩腹地也多次遭到以军袭击。

  总台记者 次晓宁:这里是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南郊,今年1月2日的晚上,我身后的这座建筑遭到以色列无人机的袭击。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副领导人阿鲁里等7人在此次袭击中死亡。此次袭击同样也是黎巴嫩和以色列临时(边界)冲突进程的一个转折点。在此之前,尤其是在冲突爆发之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双方主要是在边界线附近进行炮击。

  尤其是在今年1月2日之后,以色列国防军更多采用无人机袭击和战斗机空袭的方式深入黎巴嫩境内腹地进行定点清除。除去首都贝鲁特之外,黎巴嫩东部距离边界线比较遥远的巴勒贝克地区也是多次遭到以军袭击,遇袭地点中距离边界线最远的地方超过150公里。

  黎以临时边界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半年,黎巴嫩政府公布了一些相关的最新数据。黎境内已经有331人死亡,近10万人流离失所。此外,由于黎巴嫩南部传统上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方,当地农业的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800公顷土地遭到污染无法耕种,75%的农民失去收入来源,还有34万头牲畜死亡。

  总台记者 次晓宁:在过去半年中,我本人也曾多次前往南部遭到袭击的地方进行采访。有件事情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们在东南部一个叫纳巴蒂耶市的地方进行采访时,天空中突然传来一声爆响,我正在想发生了什么,从我面前经过的一位行人很淡定地跟我说“你不要担心,这还不是一次空袭,这只是以色列战斗机突破音障的声音”。对于一个长期生活在动荡地区的人来说,他可以在第一时间根据声音来判断这是不是一次空袭。这就是现在在黎巴嫩生活的一个真实的写照。

编辑:吴海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