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健康事关一个人的长远发展和生活幸福,不妨放下手机、多抬起头、多走出去。有个好身体,不比啥都强?

近日

有媒体记者发现

部分大学生身体素质堪忧

很多男生做引体向上非常吃力

随后

很多男生一个引体向上都做不了

冲上热搜榜

“没有劲”“跑不动”

山东某高校体育部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

该校男生在引体向上项目上的成绩普遍下滑

40%的男生体测引体向上项目拿不到分

很多男生甚至一个都做不了

这一现象并非个案

全国多地的高校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有媒体记者曾到云南大学实地调研体测课

男生1000米成绩多在及格线上下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

重点实验室主任张一民 表示

“即便基于学生体质状况

一些项目的及格标准有所降低

但体测结果仍不尽如人意

以大学男子组1000米为例

1989年60分及格是3分55秒

2014年是4分32秒,降低37秒

北京一名体育老师表示

为逃避体测

部分学生会 购买“病历”装病请假

声称膝关节积水、半月板损伤

“我们无法一一辨别‘病历’真伪

也害怕学生真的发生意外

所以 免测人数居高不下

有的学生为体测过关甚至还会找“枪手”

记者在网络社交媒体上看到

有大学生发帖“求代测”或“替考”

主要集中在中长跑等项目

有大学生说

找“替考”一方面是因为 身体素质较差

另一方面是因为 体测成绩与评优评奖挂钩

为啥这么弱?

记者调查发现

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

既有 学生不愿锻炼 的原因

也和 一些高校对体测不重视

体育课设置不合理相关

部分高校未严格执行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对体测不重视

多所高校体育部负责人表示

出于各种考虑

这一规定在不少高校并未严格执行

有的甚至直接忽略

导致 学生心理上

对体育锻炼、测试产生松懈

此外

当前很多高校的 体育课程设置雷同

与大学生的运动需求脱节

影响其上课积极性

“现在上体育课基本还是

在操场上学田径、足球、篮球等

和十几年前差不多”

一些高校学生反映

现在 年轻人喜欢的瑜伽、运动减脂

户外拓展之类的“新体育课”几乎没有

受访体育老师表示

一些学生上体育课在操场边玩手机

“以前足球场上常看到学生们抢场地

现在就只有零星几个人”

“晨练时间,运动的学生寥寥无几”

部分受访大学生表示

“吃饭都懒得走路去食堂,还运动啥?”

“早上八点的专业课都爬不起来上

怎么可能去晨跑?”

增强大学生体质

多所高校在行动

受访人士表示

提升大学生身体素质

不仅 需要 大学生“自我加压”

需要相关部门和学校的联合推动

2021年

云南大学出台的“最严体育校规”

曾引发网上热议

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大一新生开始

任何一个学年 体质测试不及格的话

拿不到毕业证

这并非云南大学首创

而是教育部的规定

云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王宗平表示

学校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后

学生体测合格率大幅提升

从2018年的68.6%

提高到2022年的90.3%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建议

学校可以基于自身条件

开设更多特色课程

帮助学生提升运动兴趣

为防范替考等造假行为

合肥工业大学采用

验证学生身份证的方式

人证合一方可测试

安徽大学则通过

身份证和面部识别检测双重认证

一旦发现替考现象将严肃查处

“高校可以通过符合自身特色的举措

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

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

刘波表示

“体育锻炼所具备的内在教育价值

可转化为社会生活中所提倡的优良品质

这将令学生终身受益”

网友:运动主要靠自己

要有自觉性

有网友表示

没时间锻炼

手机电脑占用了太多时间

有网友反驳

运动主要靠自己

要有自觉性

有网友呼吁重视体育教育

增加体育课频次

以及增设体育运动场地

还有网友表示

“练就完了,多大的事”

另有网友晒出了

自己当年的成绩

有个好身体,不比啥都强?

短跑爆发力不足

长跑心里有恐惧

立定跳远跳不远

引体向上一个也做不了……

本该身强体壮、活力四射的大学生

在体能测试面前却瞬间“蔫”了

测试结果大多不尽如人意

“脆皮”程度至此,不免令人担忧

一方面,学校要把牢体能测试关

用严标准、严考核

推动学生重视并加强体育锻炼

同时可以多设置一些

学生喜爱的、流行的体育课程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

另一方面

身心健康事关一个人的

长远发展和生活幸福

大学生也要高度重视

不妨放下手机

多抬起头、多走出去

跑跑跳跳、锻炼身体

毕竟,有个好身体,吃嘛嘛香

干啥都有精神,不比啥都强

来源:央广网综合

本期编辑:杜晓婧 陈锐海

编辑:王丹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