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面临不小的挑战。从家庭养老到社会养老,我国养老模式正在悄然转变。在家养老好,还是去专业机构?这是深藏在不少老人心中的疑问。

3月26日上午,嘉善县罗星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启用。作为嘉善县首批启用的医养一体化服务综合体,其内不仅设有自理照护专区、失能照料专区及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还可为在院长者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心理慰藉、文化娱乐等全方位一站式持续照料服务。

医养一体化服务是否靠谱?专业性能保证吗?收费怎么样?近日,我们走进该中心,一探究竟。

一个服务综合体 医养一体化有了新载体

上午10时,嘉善县罗星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接待大厅里,传出一阵悠扬的钢琴声。阳光正好,照亮高耸华丽的大厅一角,一家黑色钢琴前,87岁的江祥根正弹奏着一曲《南泥湾》。初见这场景,记者还以为误入了哪家艺术馆。

原来,恰逢养老服务中心启用首日,江老伯一到大厅便被钢琴吸引,技痒难耐便上去弹奏起来。“这里啊,还真不像个养老中心,里头的设施真不错。”江老伯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已在嘉善本地的老年公寓住了20年。养老设施好不好,他有发言权。

举起手中的一张介绍单,江老伯带着记者一起看起来。罗星街道医养服务中心毗邻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是街道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包括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总投资6.1亿元,总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提供床位700余张。而且,该中心是个公建民营项目,引入了第三方专业机构长友养老服务集团代为运营,中心里的长友(嘉善)养老院所提供的所有服务均接受政府及公众的监督,收费项目公开透明。

“我们将以打造区域内标杆性公建民营养老服务示范综合体为目标,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该中心启用仪式上,嘉善县罗星街道党委书记、县归谷园区管委会主任张巍巍的一句话,让不少前来考察的老人或家属充满期待。

启用仪式结束,记者也跟着人流进院考察。走进长友(嘉善)养老院的二楼,中央空调正在运行,体感温度舒适。一路往前,只见运动区、棋牌室、休闲阅览区、影音室、书画室等阵地一应俱全,老人们正三三两两聚集着开展各类文娱活动。“目前我们院里已经住进了71位老人。”长友(嘉善)养老院院长李冬梅告诉记者。普通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如果入住养老院,一般价格在每月3300元左右,食宿护理费用都包括其中。

此外,养老服务中心还可向周边社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辅具类服务等养老服务,扩大医养结合的服务空间,让周边社区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专业照护服务。

一系列专业服务 让长者安享晚年生活

服务专不专业?记者来到了养老院五楼的失智症专区。

浅绿、浅黄、淡橙,多彩而柔和的墙面,古色古香的窗户隔断,宽敞的活动区里,一堂热闹的乐器演奏活动正在上演。失智症专区的社工老师杨琴化身“指挥家”,正挥动双手带着十几名老人一同跟随音乐演奏乐器。

参与活动的老人们被分成三个声部,分别演奏双响筒、铃鼓和棒棒糖鼓,随着杨琴的手势,大家合作演奏,十分默契,欢快的音乐也让在场众人笑意盈盈。

“这就是我们音乐疗法中的一种。”见记者悄悄站在一旁,失智症专区护理部宋主任走上前来解释道。在这里,住着12位特殊的老人,他们有的忘记了自己的名字,有的忘记了家人的长相,也有的不能独自生活,随着记忆和智力逐渐退化,他们难以维持正常生活。

失智症,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这种病潜伏期长,大部分老人一旦被确诊,往往就是重症。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统计,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期痴呆最主要的类型,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500万痴呆患者,其中1000万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我们通过专业的方法来引导干预,逐渐帮助老人建立日常生活秩序,减缓病症表现。”宋主任说,比如音乐疗法能锻炼老人的反应能力,芳香疗法能帮助老人舒缓情绪,稳定心情。在这里,有不少老人找回了生活的信心,沈梅芳的92岁的妈妈就是其中一位。

“三年前,妈妈被查出患有轻度老年痴呆时,我真是措手不及。”沈梅芳今年已有72岁,照顾母亲本来就已力不从心,而母亲是一位退休教师,生来性格要强,如今待人接物时而清醒时而糊涂,她看着也是心酸。听说新开的养老院里,有失智症专区,沈梅芳便与兄弟姐妹商量,将母亲送来了。

刚开始入住,老人总吵着要收拾行李回家,可呆了几天后,老人却说不走了。一边说着,沈梅芳带记者来到了母亲所住的房间,宽敞的套房里,阳台卧室卫生间等空间区域有序划分,还有沙发、茶几、冰箱等等家具也被擦拭得一尘不染。“妈妈是个爱干净的人,这里照顾得很仔细。”沈梅芳说,如今母亲几点起,几点吃药吃饭,几点参加活动做游戏,都有专人看顾。她时不时来院里看看,偶尔也会跟着母亲一起参加活动,做做操。

宋主任说,失智症专区里由7名专业照护人员组成团队,24小时不间断看护老人,还有驻院医生,随时给出专业的健康指导。如老人用药也是经由医生每日查看核对用量用法。

一份有便利医“靠” 医疗资源打包“搬”到家门口

医养服务一体化,重在一个“医”字。

前不久的一天深夜,养老院里一位老人突发心梗,驻院医生预判病情后,立刻将老人送往了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幸好干预及时,老人病情控制及时,三天就出院了。

“医养结合,是我们这儿最大的特色。”嘉善县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鲍欢说。作为医养一体化服务综合体中的医疗板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院紧密协作,搭建起一个医养结合平台。

每周固定一天,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师、康复师、护士组成的医护团队就会到养老院里巡查,参照医院病房查房的模式,仔细为每一位老人进行健康检查。针对有特殊需求的老人,医护团会带上专业的康复仪器设备,及时为老人提供专业医疗康复服务。

“像夏天能为老人上门贴三伏天,冬天想调理身体,也能上门看诊开方,把药熬好送到老人房间里。”鲍欢说,他们会为每一位入院养老的老人,提供一次全面的体检,并建立个人医疗档案,及时更新老人健康信息。如果老人突发病痛,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会为老人开通就医绿色通道,为老人提供24小时的医疗照护服务。

去年12月底,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用,目前已开设中医科、妇科、儿科等专科门诊,中心还设有智慧预防接种门诊、儿童健康管理中心等,探索“医中有养、养中有医、医养协作”。

值得一提的是,罗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5G移动内网专线在县域内首创建立家庭病床这一特色服务,使病人在家中就能直接办理住院,享受住院医保报销。

“在规范化建设8个基层服务站的基础上,我们建立起以‘家庭医生+社区护士’为主体的家庭服务团队。”鲍欢说,他们利用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立足“签而有约”这一目标,探索融合健康宣教、疾病预防、基层医疗、远程会诊、诊后随访为一体的基础医疗发展新模式。

这一模式也对养老院里的老人开放。鲍欢表示,目前全县共有签约家庭病床33个,实现了医疗信息畅行共享“一地检查、多处互认”,避免重复检查节省费用。且签约的病人能享受远程会诊、“一键式”专家预约、大型仪器检查预约、住院预约等连续性服务,医疗资源的下沉,极大地为病人及家属提供了便利。

眼下,罗星街道正持续推动融入城乡一体“10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巩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全省“浙里康养”唯一金名片等创建成果,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学”。

编辑:尚天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