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广西贵港市港北区大圩镇新建村的益新家庭农场的稻田里,几台无人驾驶旋耕机、无人驾驶水稻插秧机正在不同的田间来回穿梭作业,水田平整,秧苗播种等工作都在有序进行着。

“无人农场”的试行吸引村民围观(农行广西分行供图)

李付生是贵港市港北区益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是当地水稻种植大户。目前,他共种植水稻近1600亩,所经营的益新家庭农场是广西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占地170亩。该农场采用“农机专业合作社+高校技术支撑+家庭农场实践”的产学研用模式,运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可实现水稻从耕、种、管、收全程无人作业。

“下田又苦又累,没有人愿意干,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李付生说,他在不断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也面临着劳动力成本高、招工难等问题。随着农业智能化技术不断成熟后,当地政府和大学团队要建设一个“无人农场”试点,他毫不犹豫地加入智慧农业行列。

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农行广西分行供图)

贵港市港北区益新家庭农场所使用的无人驾驶旋耕机1小时便能耕20亩地,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效率得到了大幅提高,后期还将运用无人机、智能喷灌系统协助作业。该农场所采用的水稻直播技术与传统育秧相比,减少了育秧、拔秧、运秧、栽秧等环节,省时省力,每亩可节约成本150元,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作业还能有效提高亩产量。在高校团队的研发助力下,“无人农场”的经营模式、操作系统等还可实现更新迭代,持续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现在我只要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这么一点,这些大机器就会自动工作起来。”李付生说,他在扩大生产时遇上了资金缺口,向中国农业银行贵港分行(以下简称“农行广西贵港分行”)求助,客户经理了解到情况后,立即上门收集资料,很快为他发放了生产经营贷款50万元,帮助其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

李付生(左二)介绍“无人农场”试运行情况(农行广西分行供图)

据介绍,贵港市港北区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27万亩左右,2023年港北区水稻生产耕种综合机械化率为93%,“无人农场”的成功推广试行,可进一步提高耕作效率、降低成本,推动当地农业机械作业发展提档升级。

近年来,农行广西贵港分行将支持粮食领域安全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加大粮食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4年3月末,该行农户贷款余额25.45亿元,比年初增加5.1亿元。(李浩铭 杨忠仁)

编辑:覃亚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专题
更多>>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声动中国
风起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