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专题
  • ENGLISH
正在阅读:让古典文学的魅力穿越时空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让古典文学的魅力穿越时空

来源: 人民日报2024-03-21 09:39

  廖 屹

  经典场面与创新场面对照,文学意象与现实理想呼应,主创哲思与观众意见融合,民族舞剧《红楼梦》让古典文学的魅力穿越时空,焕发出时代气息和青春光彩

  民族舞剧《红楼梦》剧照。屠景清摄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红楼梦》不仅为一代代读者所喜爱,还多次被改编为电影、电视剧、戏剧等多种艺术类型的作品。《红楼梦》不止一次被改编为舞剧,但江苏大剧院版的民族舞剧《红楼梦》特色鲜明,是一部值得关注的作品。

  民族舞剧《红楼梦》自2021年9月首演以来,已演出153场,走进28个城市的33座剧院,超过22万人次观演,多次开票即售罄,几乎场场爆满,可谓叫好又叫座。该剧受到2023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还获得了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奖。

  对于经典的改编,需要传承与创新并重。这一版的舞剧《红楼梦》,延续原著的创作宗旨,将内蕴深邃、人物众多、矛盾繁杂、场景繁复的文学作品改编成舞剧,用舞蹈动作展现人物丰富且变化发展的内心。江苏大剧院组建以90后为主的创作班底,不拘泥于常规路数,以现代审美和格调演绎年轻人心中的“红楼梦”。整部舞剧的叙事重心从爱情故事转向了金陵十二钗女性群像的命运,用现代青年的视野与小说《红楼梦》中的女性视角对话,创造性地呈现了《红楼梦》中12位女性的内心情感,为《红楼梦》的剧场表现增添新的审美价值。

  首先从经典出发。沿用原著传统章回体形式对经典进行解构,一条宝黛感情纠葛主线,一条贾府家族兴衰辅线,两线并进,串联起全剧的12个章目。以《入府》拉开宝黛凄美爱情帷幕,用《幻境》引出“十二金钗”,在《含酸》《省亲》《游园》《葬花》《元宵》剧情推进中,一边展现贾府家族的钟鸣鼎食,一边呈现宝黛感情的深化衍变;而从《丢玉》开始逆转直下,以《冲喜》阐述宝黛爱而不得后的象征性毁灭,用《团圆》照应《省亲》诉说大厦倾覆、亲友离散的悲伤,用《花葬》照应《葬花》,由黛玉命运之伤推衍至“十二金钗”,借葬花悼念贾府群芳,最后宝玉在《归彼大荒》中把红尘看破,走向一片白茫茫。其间不乏宝钗扑蝶、惜春作画、刘姥姥逛大观园、黛玉焚稿断痴情等经典场面,娓娓诉说大观园中的故事,在抒情与写意中,向观众完整呈现了一个“书中的大观园”。

  然后再反向逆行。从“十二金钗”视角重构剧情,将年轻人对经典名著的解读融入其中,创造性设计了《团圆》《花葬》等新场面,以喜与悲、盛与衰、生与死的互文叙事,映射当代女性和青春愁绪,表达对时代变迁的体悟和生命本真的哲思,让“十二金钗”与现代女性的所思所想产生超越时空的关联,用超现实“悲剧美学”把观众带进了一个“我们的大观园”。如《花葬》一章,12位舞者褪去华服、放散头发,从“金钗”回归“本我”,着12种颜色长衣,隐喻不同年龄阶段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命运状态,用扭转、翻滚等现代舞姿,演绎女性对封建束缚的控诉和反抗,是情感的升华,更是青春力量的释放。观众在参悟“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红楼梦境中直视自己的内心,极具真实感和力量感。

  民族舞剧《红楼梦》火爆“出圈”,除了《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本身的魅力之外,更重要的在于导演、编剧对文学文本向剧场转化的用心改编。经典场面与创新场面对照,文学意象与现实理想呼应,主创哲思与观众意见融合,处处有伏笔和映照,民族舞剧《红楼梦》让古典文学的魅力穿越时空,焕发出时代气息和青春光彩。

  (作者为江苏大剧院总经理)

[ 责编:张晓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日/ 周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夕发朝至!京港、沪港间开行高铁动卧列车

  • 乌鲁木齐:“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启

最热文章

  • 1
  • 近观|"他关心的,都是敦煌当前面临的最紧要的问题"
    2
  • 《求是》杂志编辑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
    3
  • 习言道|高质量发展,就是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
    4
  • 台湾云林县长张丽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5
  • 6
  • 美前商务部长:拜登政府对中国的政策就像"精神分裂症"
    7
  • “抹黑中国疫苗,美国防部曾开展秘密行动”
    8
  • 镜观·回响丨从内河港口看中部地区内畅外联
    9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开创美丽中国建设新局面
    10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研人员发现植物免疫调控新机制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研究揭秘大灭绝如何塑造海洋生物形态演变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科技让博物馆语言更丰富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我国主产区粮企累计收购新麦超千万吨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世界最远距离远程机器人手术顺利完成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普通野生稻优异基因发掘平台建立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135个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审定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大粮仓”黑龙江进入大田夏管关键时期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我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科技守护布达拉宫“不老容颜”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首飞成功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碧海泥滩化身“金山银山”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为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翅膀”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我科学家在海马体外发现新型边界细胞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完成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科技+文化“复活”馆藏千年文物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王乃彦:取回核爆关键数据的“逆行者”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端牢“中国饭碗” 激发振兴活力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

4617作文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作文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