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彩贵州> 滚动新闻>

威宁玉龙:绿色“钱串”分外香

仲冬时节,从威宁县玉龙镇大寨社区村级活动场所出发,沿着蜿蜒山间的水泥公路一路向上行驶,沿途错落有致的尤加利为巍峨大山披上了一条绿带。

车停山腰,凑近去看,一丛丛尤加利整齐排列,圆片绿叶在纤细的枝条上优雅舒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尤加利的叶子你们看像不像铜钱,整枝地看下去像不像穿好的铜钱串子。”大寨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云随手摘下一根枝条,介绍起来。

尤加利,又名铜钱桉,是一种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植物。“它可是插花界低调百搭的‘金牌配角’,常用于装饰婚庆及各类庆典现场。”谈起尤加利用处,王云有说不完的话。

“王支书说得没错,红花还需绿叶配,尤加利的市场前景广阔,可一棵树能扎4把,一把能卖到25元左右。”一旁的大寨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恩祥接过话茬,“种好了,一亩地产值至少在1万元以上,整个社区种尤加利的农户很多。”

在我们提出到种植户家走访一下后,村干部们爽快地回答,“没问题,我们就随便找一家!”

在道路的拐角处,一栋白墙平房掩映在尤加利中。

“老刘,又换新车了?”刚到种植户刘树良家门口,停放在一旁的货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王云便打趣道。“王支书说笑了,这个是带冷藏功能的,运输尤加利要方便很多。”说罢,刘树良就热情地邀请我们进屋聊。

庭前绿树绕,芳香洒满屋,进门后依然能闻到尤加利的清香味。

“我也勉强算是社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回乡种尤加利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在温暖的炉火旁,刘树良打开了话匣子。“门口的货车是我上个月买的,花了20多万。现在尤加利的生意越做越大,一家人已经有3辆货车和一辆小轿车了。”刘树良坦言,经过多年的发展,种植尤加利已经成为一家人最重要的经济来源。

“20多年前,守着家门口破碎的土地,广种薄收,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那时候正年轻,总想着出去闯一闯。”回忆起过往经历,刘树良望着窗外的尤加利,长长出了口气,“闯荡了10多年,种过烤烟、搞过装修、开过花店,啥赚钱就做啥。”

2016年,经过多次考察,刘树良发现种植尤加利很有前景,并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承包土地种下了300亩尤加利,收益可观。同年,刘树良也考察了家乡大寨社区的土质和气候,在老家种下了30亩尤加利,“尤加利易生长,管理简单轻松,种植技术要求及成本较低,很适宜在大寨社区种植。”

“以前路不好,去昆明要十几个小时,要连夜赶路才赶得上批发,错过时间花就蔫了。现在高速通了,四个小时就到昆明,不用担心错过批发时间,而且品质不会坏。”刘树良说,吸引他回乡发展的契机正是家乡焕然一新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他的带领下,已经有多户农户和他一起种植尤加利,最多的一户种了500亩。

“尤加利四季常青,既能绿化荒山,也能让老百姓有稳定的收入,我们决定大规模推广。”听刘树良讲完他的创业故事,张恩祥继续说。

2018年,社区两委班子到昆明市斗南花卉市场、元谋县尤加利种植基地考察,决定在全社区发展尤加利种植。2019年,大寨社区党支部领办成立合作社,在大寨社区示范发展尤加利种植近700亩。

随着交通设施的改善,再加上党支部和种植大户的带动,全社区已经有105户参与尤加利种植。3年来,大寨社区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尤加利产业发展至2000余亩。

一阵热聊过后,刘树良掏出手机看了一下时间,提上剪刀准备修剪尤加利的枝条进行分类捆扎。“尤加利是一年四季都可以摘,而且价格稳定,种尤加利是真的赚钱的。”指着高过头顶的尤加利,刘树良算起了收入账:“按照今年的价格,一把就是20多块,一棵树就能卖100块左右,一亩地能种240棵左右。除去成本算下来,一亩地挣个1万多不成问题。”

“明年我都想再扩大点规模,到时候产业水的需求就更高了。”走到路口,刘树良向村干部们说了自己的顾虑。

“产业水的项目,我们已经向上级部门申报了,预计过完年就能开始实施了,完全不用担心。”王云说。

“只要水供得上,种植就不成问题!”得到坚定的答复后,刘树良笑容愈发灿烂。

继续向前,从山顶向远处望去,掩映在尤加利丛中的民居不在少数,昔日的荒坡披上了绿色盛装。微风拂过,清香扑鼻,这些插花界的“金牌配角”正逐渐成为大寨社区实现产业兴旺的“绿色主角”。(李继航、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