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法委机关报法治日报社主办

微博 微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法治中国

洞庭湖新渔家的春天里

2022-03-24 11:42: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周末

2018年,志愿者在巡湖时发现一头死去的江豚。何大明抱起江豚,心痛不已。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何东顺裹了裹身上的迷彩大衣,在穿好救生衣后,他熟练地跳到了巡逻艇上。何东顺的父亲何大明早已在艇上等候,在检查了艇上的设施装备后,何东顺启动了巡逻艇的引擎,“突突突”的马达声打破了湖面的寂静。

巡逻艇向洞庭湖深处开去,何大明和何东顺父子俩又开始了一天的巡湖。这样的日子何大明已经过了10多年。

10多年前,何大明将年幼的何东顺送到了岸上的学校,他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得一技之长,在大城市安个家;10年后,大学毕业的何东顺在城市里工作一年后,又回到了洞庭湖,参与公益护渔。

从以漂泊在湖面的船舱为家,到上岸安居乐业;从捕鱼为生,到推动公益护渔,10年间,何大明一家有了太大的变化。同时变化的,还有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我看到曾经熟悉的江豚,又成群结队在湖中嬉戏了。”何大明说。

以湖为生以船为家

渔民孩子绑绳长大

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地处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湖南岳阳、汨罗、湘阴、益阳、常德等县市,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古有“八百里洞庭”之称。

出生在洞庭湖渔船上的何东顺,是洞庭湖上的“渔三代”。何东顺的爷爷在洞庭湖以捕鱼为生,后来又将捕鱼的手艺传给了儿子何大明。

在何东顺儿时的记忆里,湖面上的一艘渔船便是他的家。“船到哪里,家就在哪里。”一些捕鱼为生的传统渔民,一家几代人往往居住在一条小渔船上,船驶向哪里,哪里便是家。

靠湖吃湖,捕大放小,这是洞庭湖渔民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生存智慧。对于洞庭湖十几年来的变化,在湖上生活了近40年的渔民何大明比任何人都清楚。洞庭湖曾被誉为“鱼米之乡”,但十几年前何大明发现,洞庭湖里鱼的种类和数量连年下降,一些珍稀品种鱼类已濒临灭绝,渔民的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出去捕鱼,有时连渔船的油钱都换不回”。

8岁开始,何大明就跟随父亲在洞庭湖捕鱼。他曾想,“这一辈子就在洞庭湖上安家了”。

由于家中姊妹众多,作为老大的何大明读了两个月的小学后,便回到渔船上帮助父亲捕鱼。“小时候力气不大,我就帮父亲扛渔网。”

成年之后的何大明人高马大,是一个捕鱼好手,在东洞庭湖一带远近闻名。那时候洞庭湖水草丰美,每天出去打鱼,鱼获都会装满鱼舱。“随便一撒网,就能捕到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大鱼。”

彼时,岳阳市街河口是湘北最古老的鲜鱼销售市场。每天早上5点开始,洞庭湖上一艘艘渔船在这里争相进港,渔民和鱼贩子讨价还价的声音不绝于耳。有的渔民则忙着将捕捞上来的活鱼装上货车,发往全国各地。

这群往岸上送鱼的渔民大军中,也有何大明。他经常一筐一筐地往岸上送鱼。卖完鱼后,他再在码头上采购一些食物和日用品,回到船上,继续日复一日地捕鱼作业。“那时候渔民的收入好,我也赚了不少钱。”

令何大明记忆犹新的还有洞庭湖的良好生态,“那时的洞庭湖中,经常会看到上千头江豚在水中翩翩起舞”。

江豚常被渔民称为“江猪子”,它是水中哺乳动物,体形像鱼,生活在长江、洞庭湖等水域中。其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

在何大明的印象里,祖辈渔民们常常把江豚当成预测洞庭湖天气的“晴雨表”,如果江豚逆流上游,表示可能要下大雨,洞庭湖要涨水了;如果江豚顺流往下游,说明洞庭湖要退水或放晴了。“在天气预报不发达的年岁里,渔民们主要依靠江豚趋吉避凶。渔民们在捕鱼时,如果误捕到江豚,都会放回湖中。”

因为洞庭湖区域内水草繁茂、鱼类资源较丰富,洞庭湖湿地还吸引着数十万只候鸟在此栖息。“小时候我经常看到成群的候鸟飞来,都快遮住天上的月亮了,那时候洞庭湖真的很美。”何大明对记者说。

25岁那年,何大明结婚成家,妻子是岸上一户人家的女孩。由于历史原因,大部分洞庭湖渔民都没有身份证,何大明于是找到当地渔政部门出具了一份渔民的身份证明,和妻子办理了结婚登记。从此,湖上的这条小渔船便成了夫妻俩的家。

渔民的生活很简单,除了捕鱼、卖鱼外,其他时间会三三两两地把渔船拼在一起,组成“渔帮”。每天傍晚放网回来,渔民们都会凑在渔船上一块喝酒聊天。

1997年,何东顺在渔船上出生了。6岁之前,他一直和父母生活在渔船上。船上的孩子没什么娱乐,他们经常在船上玩“躲猫猫”的游戏。只要船一靠岸,他们就像出笼的小鸟,凑在一起打弹珠、抽陀螺。

为了保障安全,渔民们都会在孩子的腰部绑上一根绳子,防止孩子不小心坠湖。“这根绳子是渔民孩子的‘生命之绳’。”何大明说。

何大明记得,小时候的东顺特别喜欢坐在船舱顶部玩耍。有一次,何东顺不小心从船顶滑入湖中,幸亏妻子及时发现,一把将他拽上了船。

对于成天漂泊在湖面的渔民家庭来说,孩子上学是一个大问题。到了上学年龄,渔民们只能把孩子送到岸上的学校去读书。

何东顺6岁那年,何大明将他送到了岸上的一家幼儿园。之后,又在岸上读小学、初中和高中。因为岸上没有住房,何大明和几个渔民只好在岸上租了一套房子,让孩子们集中居住。放学后,渔民们又花钱请人照看这群孩子。

每到节假日,渔民们的孩子都会守在洞庭湖边,等待自家的渔船来接回家。何东顺就经常在假日回到自家的渔船上,渐渐长大后,他有时还会帮父母背背渔网。何东顺感觉,渔民的孩子跟班上其他同学有点不一样,主要和父母相处时间少。“只有回到渔船,才会有回到家的感觉。”

湖中生态面临危机

渔民举家迁移上岸

20世纪80年代,洞庭湖渔民捕捞强度不大,渔民捕鱼主要靠人工作业,加上洞庭湖水质良好,渔业资源丰富,洞庭湖渔民总体收入都不错。比起岸上以耕地为生的农民,“何大明们”天天都能吃上肥美的湖鲜。

“田园式”的渔猎记忆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从那时开始,何大明感觉,一网撒下去,不光收获鱼的数量明显少了,单条的大鱼数量更是很少,越往后情况越发严重。渔民们发现,洞庭湖“病”了。

研究人员调查后分析认为,高强度捕捞和环境污染是造成洞庭湖鱼类减少的主要原因。湖区渔民的过度捕捞让渔业资源无法可持续发展。另外,环境污染也造成大批鱼类的鱼卵、鱼苗死亡。

2006年洞庭湖大旱,高温导致湖水变质,渔民们在湖中打鱼,有时连一条鱼都打不到。何大明记得,有一天孩子放学回到船上说想吃鱼,他便驾着渔船到湖中捕鱼,但是那次没有捕到一条鱼。于是,何大明又跑到岸上的鱼市去买湖中的野生鱼,还是没有买到。

“我发现出来买鱼的不光是我,还有不少其他渔民。渔民捕不到鱼,这样下去以后的生活该咋办?”何大明和其他几个渔民晚上吃饭时,聊到洞庭湖的现状,有的渔民哭了。本打算一辈子在洞庭湖上安家的何大明,此时有了搬家上岸的念头。

也就在这一年,在岳阳市有关政府部门的号召下,何大明决心离开生活了近40年的洞庭湖,搬家上岸。何大明等渔民上岸后,当地政府部门及时为他们上了户口,渔民们从此告别了“黑户口”的历史。

“以前因为没有身份证,去医院看病都难。现在有了身份证,出去办事很方便。”何大明说。

渔民上岸后,如何就业是个大难题。由于文化程度不高,除了捕鱼外,当时并没有学习其他手艺,上岸后的何大明曾对自己的出路感到迷茫。

为了让上岸渔民尽快重新就业,当地政府部门组织了工作技能培训班。何大明报名参加了汽车驾驶技术培训,但是学了一段时间后,由于开车总有晕车的感觉,何大明便放弃了。事实上,从2009年开始,为了帮助上岸渔民再就业,湖南省已实施“上岸定居渔民就业援助计划”,渔民上岸定居可获得就业援助。

 

何大明(左二)、何东顺(右一)父子和志愿者都家烩(左一)在洞庭湖巡湖。刘希平

志愿者都家烩(左一)和何大明(右一)巡湖时,在湿地边发现有人偷放的渔网,当即进行清理,并将网中的小鱼放生。 刘希平 摄

几个月后,何大明经过一番思量,决心在洞庭湖边租房开一家以吃鱼为主的餐馆。

“一个捕鱼的渔民,从来没有做过生意,现在来开餐厅,能开好吗?”妻子对何大明的想法感到担心。

何大明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租赁了一间门面开了一家餐馆,取名叫“打鱼佬”。餐馆开张后,生意很不错。第二年,何大明把之前捕鱼存下来的积蓄,加上开餐馆赚来的钱凑在一起,在岳阳楼区西瓜山社区(现为洞庭社区)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房子。至此,何大明终于在岸上安家了。湖南当地媒体披露,在洞庭社区有转产转业上岸渔民204612人,水上作业渔民306804人。

2019122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史上最严禁渔令”,即从202011日开始,长江实施十年禁渔。而洞庭湖水域则将全面禁渔时间提前到了20191220日。

“长江禁渔十年”政策实施后,数以万计的洞庭湖渔民在政府的安排下,陆续“洗脚”上岸。这些渔民祖祖辈辈依偎洞庭湖,对洞庭湖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但为了让洞庭湖休养生息,他们横下一条心举家迁移上岸。

捕鱼能手专职护渔

法治力量整治乱象

在岸上安家后,何大明就决心和其他上岸渔民一道,用实际行动来保护洞庭湖的生态环境。“我在湖上生活了大半辈子,对洞庭湖太有感情了”。

何大明说,在上岸前的一次捕鱼中,他与一对受了伤的江豚母子的偶遇,让他有了保护洞庭江豚的想法。

2003年,何大明捕鱼作业时,看到一只小江豚被渔网缠住了,一只母江豚在网外不时地将小江豚顶出水面呼吸。“小江豚约有80厘米长,身上被渔网勒出了几道血痕,命悬一线。大江豚身长约1.2米,嘴巴已经顶得发白,流出了血,看样子已经顶了一个晚上。”

何大明见状,立即将船靠了过去,跳下水解开渔网,最后成功解救了这只小江豚。令何大明感到意外的是,此后每当他驾驶渔船外出捕鱼时,就会有一对江豚远远地游过来,跟随在自己的船旁。“江豚很通人性,我后来经常把捕到的小鱼分给这对江豚母子。”此事之后,何大明开始观察并记录洞庭湖江豚的一举一动。

2006年,褪去“渔民”身份的何大明,决心创建公益组织,带领一些渔民伙伴开展系列守护洞庭湖的公益行动。

渔民陈汉波说,洞庭湖是渔民生活的家园。“渔民对洞庭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感,保护洞庭湖是我们的职责。”后来,陈汉波加入了何大明组织的公益护渔队伍。

20114月,何大明与一些渔民将自己手中的渔具全部变卖,剩下3艘渔船供巡逻之用,他们一起凑了18.5万元钱,自发成立了一家公益护渔协会,开始在洞庭湖上巡逻,一旦发现电打鱼、滚钩、网围等非法捕捞行为,他们就打电话给渔政部门。

“我们志愿者每天都巡逻,两班倒,白天3人,晚间4人,除了刮大风时捕鱼船不下湖捕鱼,我们在雨雪天也照样在湖上日夜巡逻。”何大明说。

但是由于没有经费来源,志愿者的公益巡湖一度遇到很大阻力。“每次出船的油费要300元左右,一个月加起来接近1万元,9名志愿者每天饭钱在50元左右,一个月至少也要1500元基本生活费。”

为了弥补经费缺口,同时也给志愿者巡湖队员一些补贴,以前有过开餐馆经验的何大明和其他几名志愿者合伙开了一家餐厅。餐厅收入全部用于志愿者的日常生活费和巡逻所需。

志愿者的巡湖,还是起了不小的作用。何大明说,仅2012年,他就带领巡湖队协助渔政执法部门抓获了54条大型电鱼船。

20155月,何大明又成立了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决心在洞庭湖上专职从事民间公益护渔,岳阳市相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电打鱼”“迷魂阵”损害了洞庭湖鱼类资源,而蜿蜒盘旋在洞庭湖湿地的矮围,对鱼类和湿地更是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

2018年,湖南省打响了洞庭湖保卫战。当年9月,湖南省对洞庭湖区下塞湖非法矮围问题有关责任人员作出严肃处理,25家单位的62名国家公职人员被问责,11人被立案审查和监察调查。另外,私营企业主夏某涉嫌非法捕捞、骗取贷款、非法采矿等犯罪行为,被追究刑事责任。

“这个案件的影响力太大了,整治洞庭湖乱象还得依靠法治力量。”如今,洞庭湖的矮围和围网已经得到了清理。何大明说,洞庭湖终于得救了。

父子接力倾情守护

秀美洞庭再现生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于养育了何大明家几代人的洞庭湖,他们全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

大学毕业的何东顺在城市里工作一年后,又回到了洞庭湖,参与公益护渔。何大明说,这孩子的心在洞庭湖,“一到湖里,他的眼睛就闪闪发光”。

“我加入后主要做一些环保宣传、法治宣传和协调公益活动等工作,有时候还会去申报一些公益项目,为协会争取一些工作经费。”成长在洞庭湖上的何东顺,如今也是岳阳市东洞庭生态保护协会的一名成员。他的加入,无疑给这支民间护渔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

渔民上岸后,何东顺发现有大量渔网被遗弃在洞庭湖中,一到枯水期,这些渔网就和湖草缠在一起,有的候鸟觅食时会被这些渔网缠住,如得不到及时解救,鸟儿就会死亡。在何东顺的建议下,志愿者们在洞庭湖自然保护区内到处搜寻这些渔网,收集起来妥善处理掉。

2021年,在何东顺的努力下,洞庭湖煤炭湾水域建立了东洞庭湖黑鹳流动守护站。何东顺向记者透露,黑鹳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鸟中大熊猫”,“全球大约仅有3000只,而这里每天就有30多只栖息”。

何东顺还向父亲建议,协会的保护工作范围可以慢慢扩大,后期还可以做一些候鸟保护、麋鹿保护等野生动物保护工作。

平时,何东顺也会和父亲及其他志愿者一起参与巡湖。近日,何东顺和何大明还有几名志愿者在一起巡湖时,看到无数鱼儿在游艇周围上下腾跃。何东顺立即拿出手机拍下了这段画面。随后,他将拍下的视频发到了新媒体。没想到,这条视频迅即上了热搜。有网民感叹,十年禁渔的效果立竿见影,“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又回来了。

“他懂得利用新媒体宣传禁渔效果,引起大家对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这一点比我强。”何大明觉得,在儿子身上看到了“青出于蓝”。

何大明说,如今有了许多像何东顺这样的年轻人加入,志愿者已经达到100多名,再加上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加、大众的生态保护意识比以前强多了。受何大明的影响,华容县渔民付锦维上岸后,这几年在洞庭湖华容段做了一名保护候鸟的志愿者。

何大明说,除了儿子支持外,妻子也经常来守护站船上给志愿者洗衣做饭。“现在这条船,就是我们守护洞庭湖的家。”

224日上午,记者来到何大明所说的这个“家”。这是一条中型捕鱼船改装而成的“家”,宽敞的船舱里支起了一张上下两层的铁床,旁边还有一张桌子,放着锅碗。

“我们巡湖回来,就在船上吃饭睡觉,这样很方便。”何大明说。

随后,记者和何大明以及另外两名志愿者开始了上午的巡湖。巡逻艇在洞庭湖上快速驶过,螺旋桨不断激起两道白色的浪花,船身的“洞庭守护号”字样格外亮眼。记者看到,大批水鸟不时在湖上空盘旋或在湿地上觅食。

在一个湖中岛上,一群麋鹿正探头朝巡逻艇处张望。“麋鹿胆子小,一般看到人就会跑,我们来的次数多了,它们对我们熟悉了,也就不跑了。”何大明说。

记者在洞庭湖的另外一处水域看到,远处水面里不时有江豚跃出水面。

何大明说,他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洞庭湖生态环境能恢复到他儿时的模样:鱼肥草美、湖水清澈、候鸟成群、江豚嬉戏……“我经常在梦中回到这里,因为洞庭湖就是我的家。”

责编:王硕
新闻排行
  • 网课“爆破者”们的狂欢与迷失
  • 实名发声与实名收益可促进网络文明
  • 绕不过去的艺考培训潜规则?
  • 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 推动法院工作的实际举措
  • 武穴检察开展社区矫正巡回检察“回头看”
  • 黑龙江汤原县网格员演绎疫情防控“多角色”
  • 榆林法院系统构建“1365”执行工作新模式
  • 泸州老窖招标结果遭质疑 白酒第四名位置争夺激烈
  • 上市公司“娃娃股东”身份能否被承认
  • 多地加速化解隐债风险
推荐要闻
  • “水法”融合 护大湖百姓安澜 ——淮安洪泽区法院大湖·镜鉴“1+3”水法司法文化建设纪实
  • 十堰市检察院探索“检察+碳汇”生态修复模式
  • 适老化改造 体现每一处关怀
  • 以检察能动履职保护红色资源
精彩图片
  • 第十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开幕

  • 抢收水稻确保颗粒归仓

  • 小小新生来报到

  • 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圆满收官

联系我们 | 诚聘英才 | 广告征订 | 本站公告 | 法律声明 | 报纸订阅

版权所有 Copyrights © 2014-2022 www.legalweekly.cn ALL RIGHTS Reserved 《法治周末》

京ICP备10019071号-1 京报出证字第014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778号

4617作文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作文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