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 时政
  • 国际
  • 时评
  • 理论
  • 文化
  • 科技
  • 教育
  • 经济
  • 生活
  • 法治
  • 专题
  • ENGLISH
正在阅读:遍阅人间疾苦 志在为国为民 《大先生》女科学家陈香美的别样魅力
首页> 文娱频道> 资讯 > 正文

遍阅人间疾苦 志在为国为民 《大先生》女科学家陈香美的别样魅力

来源: 北京科协2023-03-07 17:53

  洞察世间百态,塑造传奇人生,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广播电视局联合出品的国内首档科学文化教育节目《大先生》于今日(3月7日)21:02在北京卫视播出。本期节目邀请专攻肾脏病学研究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香美,由带教老师解放军总医院蔡广研、李平,带领“未来团”成员一起倾听陈香美院士回忆以苦难和汗水浇灌出的花样人生:在基层卫生所见证乡村医疗逐渐完善的进程,在医院实战中推动我国医疗水平进步,在无数患者期盼的眼神中坚定步伐前行。

遍阅人间疾苦 志在为国为民 《大先生》女科学家陈香美的别样魅力

  尘埃里开出的“纯白茉莉”

  半世漂泊零落,一生从未止步

  能够决定未来的从来都是“态度”而并非出身,成长经历堪称坎坷的陈香美院士,牢牢抓住命运的缰绳与船桨:在战火蔓延的动荡年代里,没有被躲避战乱时山洞里的硝烟与尘土污染,从此放弃对美好的追求,反而因为母亲那句“如果家里有一位医生该多好啊”,于是终于奋发图强考上高等医学专科学校。不仅如此,虽然医学成就带来社会意义上身份的转变,但无论是身为学生、医生,还是成为院士之后,陈香美从未脱离医生最核心的职责和信念,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贴心调整患者的养病环境来缓解患者情绪;在发现患者因为肾脏病高昂手术费放弃治疗时,主动向当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终于在2012年成功推动肾透析纳入国家医保。

遍阅人间疾苦 志在为国为民 《大先生》女科学家陈香美的别样魅力

  在学术方面,居庙堂之高依旧可见百姓悲苦;在工作中,不仅做到在其位谋其职,更是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陈香美的成长过程中存在重重阻碍,但却丝毫没有打倒这个一生爱美的女性,反而让她成长为一朵坚韧且美丽的“纯白茉莉”。能够在漫长岁月里耐住寂寞搞科研,亦能在时代激荡中不断行进,究竟是什么特征成就今天的她?华罗庚曾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并不是人人出生都是智商层面的天才,然而出生、成长、智力等条件都不算顶尖的陈香美院士,依靠自己的努力成为具有坚强毅力、专注以及执着的天才,通过远超996的科研节奏,注重细节的严谨态度,以及“任红尘喧嚣,我固怡然自得”的漫长坚守,最终成就今日之陈香美。

遍阅人间疾苦 志在为国为民 《大先生》女科学家陈香美的别样魅力

  奔流中的女人

  保持悲悯与敬畏,将生命至上刻进DNA

  如果雨雪交加的寒夜濒临死亡时,医生却因为交通不便无法赶到该怎么办?如果遭遇巨大的天灾时,身受重伤被困其中该怎么办?如果家人不幸得了绝症药石无医,看着至爱之人深受病痛折磨该怎么办?陈香美院士或许不是故事的经历者,但她一生都是故事的见证者:2008年四川省汶川大地震,陈香美奔波联系政府和透析机厂家,短短几天筹到几十台透析机拯救数百人的生命……身为医生的陈香美像是身体的修理师,也像是和死神竞速的运动员,用全身之力以血肉之躯拯救许许多多的生命。

遍阅人间疾苦 志在为国为民 《大先生》女科学家陈香美的别样魅力

  如果说前半生磨难的“反作用力”,支撑陈香美走过动荡不平的童年时期和异国求学的青年时期,那么从业多年的陈香美拥有了新的动力源。众所周知,警察与法官执行公务时需要遵从亲属回避原则,而医院也有一条不成文规定——不给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做手术,情绪波动过大会影响医生工作时的判断,由此可见过分共情病人其实不利于医患关系,然而历经半生见过医院里的生死百态后,陈香美院士对“共情”有了更深刻的解读:共情是医生最大的弱点,当然也是最大的动力,只有掌握好共情与理智的平衡,拥有对患者的悲悯,才能长久保持奋进的活力。

遍阅人间疾苦 志在为国为民 《大先生》女科学家陈香美的别样魅力

  今日21:02锁定北京卫视,和“未来团”一起出发探寻肾脏病研究专家陈香美院士的人生故事,感受为医者的别样魅力!

[ 责编:杨帆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日/ 周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夕发朝至!京港、沪港间开行高铁动卧列车

  • 乌鲁木齐:“游牧文化旅游节”开启

最热文章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研人员发现植物免疫调控新机制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柴继杰团队及合作者揭示了植物中NLR蛋白的寡聚促进自抑制机制及六磷酸肌醇、五磷酸肌醇在植物免疫信号中的新角色,发现了此前未被发现的一类NLR介导植物免疫的独特机制。
2024-06-14 10:01
研究揭秘大灭绝如何塑造海洋生物形态演变
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约2.52亿年的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项研究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古生物形态演化的理解,也为科学家评估现代生物多样性面临的灭绝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4-06-14 09:49
科技让博物馆语言更丰富
如今,观展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博物馆的内涵和形式也愈发丰富。尤其是随着数字技术在展览服务中的应用更加成熟,“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当前我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展陈过程中,让文物“活”了起来。
2024-06-14 09:45
我国主产区粮企累计收购新麦超千万吨
记者13日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当前夏粮已进入收购旺季,收购工作正由南向北陆续展开。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副司长唐成介绍,从各地看,新季小麦产量有所增加,质量普遍好于去年。
2024-06-14 09:38
世界最远距离远程机器人手术顺利完成
此次手术在罗马和北京两地同时展开,跨越直线距离近8100公里、双向通信距离超过2万公里,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泌尿外科和远程外科的尖端技术。手术中,张旭在罗马操作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远程手术机器人。
2024-06-14 09:37
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业农村部在前期发布预警信息的基础上,于6月11日对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省启动农业重大自然灾害四级应急响应。
2024-06-13 10:12
普通野生稻优异基因发掘平台建立
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
2024-06-13 10:11
135个高产优质抗病小麦新品种审定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严格审核把关,审定通过了135个小麦新品种。
2024-06-13 09:34
“大粮仓”黑龙江进入大田夏管关键时期
6月13日,无人机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友谊分公司第五管理区一水田地块执行巡田作业任务,用于查看水稻苗情(无人机照片)。
2024-06-14 09:49
我国首个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启动
6月的山东港口青岛港,“氢”风拂面,“绿”意正浓。近年来,山东港口青岛港积极探索氢能在港口的多场景应用,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为全场景氢能港口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2024-06-13 09:17
科技守护布达拉宫“不老容颜”
近年来,在科技加持下,古老的布达拉宫焕发出新机与活力:轻轻点击一下鼠标,从三维模型到壁画细节都可以一览无遗;近800个结构传感器近10年间记录下逾千万组数据;超过1500个探测设备、近9公里的感温光纤,感知着这座古老建筑的实时状态……
2024-06-13 09:16
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首飞成功
记者12日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获悉,由航空工业自主研发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完成首飞。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是航空工业主动布局无人机产业、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而全新研发的重点机型。
2024-06-13 09:14
渤海湾畔:碧海泥滩化身“金山银山”
渤海湾畔的“滨城”寨上,风光旖旎、碧波万顷,长达14.8公里的海岸线勾勒出一幅壮丽的画卷。
2024-06-12 09:37
为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翅膀”
“太阳能-热泵智耦互补粮食烘储系统”“储粮害虫智慧监测系统”……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多项粮食科技成果亮相全国绿色粮食仓储工作现场推进会,相关成果在全国200余个粮食企业(库)推广应用,并获得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4-06-12 09:37
我科学家在海马体外发现新型边界细胞
这项成果首次揭示了在海马体外的内侧前额叶皮层中存在一类编码环境边界的特异性神经元,也被称为边界细胞,研究成果或有助于找到通往记忆与学习闸门的“钥匙”。
2024-06-12 09:32
我国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完成
记者11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最终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各1名载荷专家)。
2024-06-12 09:25
科技+文化“复活”馆藏千年文物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张立福,在解读高光谱分析技术为珍贵文物进行三维“留影”的最新进展时说:“光谱是辨别物质的‘指纹’。前不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运用三维技术,首次根据出土头骨,复原出一尊男性红山先人的容貌。
2024-06-12 09:19
王乃彦:取回核爆关键数据的“逆行者”
1966年12月的一天,罗布泊,一朵巨大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我国首次氢弹原理试验爆炸成功。
2024-06-12 09:17
苹果公司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
苹果公司10日在2024年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推出个人智能系统“苹果智能”。该系统集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可应用于苹果多款产品。
2024-06-11 14:27
端牢“中国饭碗” 激发振兴活力
芒种时节农事忙。河南、山西等地麦收陆续进入尾声,湖南、江西一些地方正忙着种稻插秧。北方收麦、南方种稻,收与种紧密相连,南与北交相辉映,中部这片土地上充盈着丰收与希望的气息。
2024-06-11 10:41
加载更多

4617作文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作文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