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常州金坛区被列入全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县,2015年常州被列入第三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试点联系城市,2022年常州被确认为全省唯一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

  从“试点”到“示范”,十年来,常州系统谋划、统筹推进,从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到农村医疗网底建设,医改“常州路径”的一系列改革探索让医疗机构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

  城市公立医院人均医疗费用、药占比、平均住院日等逐年下降,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等明显提升。数据“升降”之间的每一帧画面,都像一把民意“标尺”,彰显的是不断满足人民需求的温度,也是健康常州建设铿锵的脚步。

  把健康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分级诊疗,让群众看病不再难

  对于常州来说,随着医联体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推开,实现基层首诊早已不是新鲜事。

  金坛区薛埠中心卫生院内科主任李旭格外忙碌,每天都有不少居民给他打电话。“健康咨询,用药的指导,转诊的服务等,每天电话咨询都有十几个。”李旭说,作为薛埠镇薛埠村的家庭医生,他服务签约居民478人,其中60岁以上超过120人,慢性病患者67人。

  不论是艳阳高照,还是风雨交加,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省庄村卫生室的王英每天都骑着小电驴,穿梭于小区和乡村之间。作为家庭医生,王英的“主业”就是为签约居民们开展随访、送药等常规健康管理服务。

  “增值包”是横山桥人民医院家庭医生服务的创新举措。签约居民通过手中的血糖仪与医生手机端相连,每天测3—4次血糖值直接上传。医生通过血糖数据,及时了解居民血糖控制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干预,从而实现了“乡村医生+卫生院医生+常州二院医生”的三级网络化服务。

  横山桥人民医院和常州二院是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卓有成效的代表。自2014年“牵手”以来,常州二院将成熟的专科医疗技术下移到横山桥医院,在智慧医疗、人才建设等方面赋能,助力医院在2019年成功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医院门诊量由2014年的18万人次增长至2022年的27.6万,业务收入也由2500万增长至9461万。

  常州市儿童医院与洛阳卫生院是儿科专科共建医联体的代表。从2017年开始,先后派出呼吸科主任熊建新等十余位专家长期排班坐诊,成立“熊建新工作室”,实现年坐诊5500余人次,年查房900余人次。2019年洛阳卫生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评审,2020年儿科被确认为省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特色专科。

  常州一院2020年开启“云医疗”+三联模式的医联体建设探索。2022年6月常州一院互联网医院新增医联体板块,12家医联体单位39位基层医联体医生先后加入,接诊量近1000人次。以该院肾内科为例,自2019年开展分级诊疗以来,在社区医疗机构共筛查患者37700余人次,确诊患者3600余人,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基层首诊患者分别为2019年的2.55倍、3.72倍、5.20倍,上转患者为2.41倍、2.82倍、3.76倍,下转患者为94倍、119倍、185倍,基层医务人员诊治水平,百姓的粘附性、满意度,分级诊疗意愿显著提高。该探索打通了分级诊疗的堵点,实现了全疾病周期闭环管理。

  “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是破解无序就医的重要手段,其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建立和完善家庭医生制度。”常州市武进区卫健局局长左朝晖说,武进每年拿出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医共体内下派专家和远程会诊补助、基层人员培训、人才引进、考核激励等,确保医共体建设取得明显实效。

  在武进,90%左右患者在县域内就诊,基层就诊率达65%以上,医共体内牵头医院向基层医疗机构转诊人数逐年增长。今年,武进又从全区三级公立医院选派118名专家下基层帮扶全区194个家庭医生团队。通过“百名专家进驻基层家庭医生团队”开展帮扶活动,创新家庭医生服务新模式,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截至目前,常州已建成区域型、专科共建型、对口支援型、紧密型等多种模式医联体及县域医共体,区域型医联体实现全覆盖。全市已建成区域性影像、检验、病理、心电、消毒供应中心28个。建成农村区域医疗卫生中心16个,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建有1个市级特色科室。

  医防融合助力全民健康

  医防融合,不断延伸服务深度

  “卫生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主要表现在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做得不够。”常州市疾控中心主任姚昉说。

  “短板”如何变“样板”?去年6月,常州在全省率先开展“疾控—医院”医防联合体项目探索,武进区疾控中心与前黄镇寨桥卫生院“牵手”组建成立全省首家“医防体”。

  医防融合新模式,抓住了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需求清单和疾控提供的解决问题这两张清单,有目标、有思路、有方法让清单落地有声,通过小切口打开医防融合的大门。

  探索以寨桥卫生院相对薄弱的慢性病管理和计划免疫两大公共卫生领域为重点,相继开展了“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和健康干预项目”“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等项目。

  其中,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筛查出糖尿病前期人群303人,并根据自愿原则选择100名糖尿病前期人群,实施为期6个月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健康俱乐部活动。干预后73人保持现状水平,20人血糖恢复正常,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后有49人降低。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筛查和健康干预项目,共完成免费胃肠镜查100人,镜下手术治疗61人,降低了进一步病变的可能。

  医防融合直击基层医疗公卫上的“软肋”。从试点项目来看,医防融合使公共卫生机构的专业队伍得到了锻炼;寨桥卫生院的基本公卫能力全区排名从2021年的第11名提升到2022年的第4名;医防融合项目的开展有效预防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今年3月,这一模式又推广到西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几乎同时,常州三院(传染病医院)内分泌科也将专科共建医联体的探索延伸到了该中心,通过“关口前移”,将糖尿病患者眼底病的筛查落到了实处,为该中心打造的武进首家基层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工作站赋能。

  梅锁洪和陈学琴均有10多年的糖尿病史,他们刚接受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并发症筛查。陈学琴视网膜出现轻微病变。“糖尿病最怕的就是出现并发症,家门口的检查让我们省时省钱又少跑腿。”梅锁洪边说边安慰老伴陈学琴。

  “我一个上午就接诊了20多个患者,这在以前并不多见。”刚下门诊的常州三院内分泌科主任戴荣峰说,“我们一直在探索以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等专病为切入点的精准服务模式,做为上下级医联体薄弱环节的有效弥补,目前合作共建的工作站影响力不断扩大,辐射人口已超过两湖创新区核心区10多万人,几乎每个月都有5-6个疑难或者严重并发症病人实现双向转诊。”

  医防融合并非资源的简单相加,更需要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体现防治融合的理念。“疾控机构将以项目带动、传染病监测、健康素养提升行动等专业领域的合作为纽带,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业务融合,不断延伸医防融合的深度。”姚昉说。

  市中医医院推出的“小珍糕”深受欢迎

  中医药,传承创新跑出“加速度”

  在历史长河中,发端于常州的“孟河医派”在我国中医药文化史上占有着重要地位,出自“孟河医派”的名医大家,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绚丽夺目。

  “藕汁炒白术,工艺参数和质量标准已经明确,可作为中药协定方推广转化应用。”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孟河医派临方炮制技术》代表性传承人刘产明的主导下,对市中医医院中药处方进行大数据分析,遴选出前100种使用量比较大的中医饮片品种,现已有60多个重点品种正在转化应用。

  “我们对于临方炮制的整理与挖掘,最早可追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医集。”刘产明说,把中药炮制技术这套技艺留下来,是对历史非常重要的贡献。

  作为“兰陵程氏针灸”的传承发展平台,市中医医院积极构建人才团队,深入挖掘程氏针灸主要思想及技艺方法,通过对程氏针灸传承的“程氏蜻蜒点水针刺术”进行临床反复校验,提出并制定了科学的量化标准及操作规范,拓展了运用范围,提高临床疗效;形成并完善了程氏“通脱法”和“程氏第三掌骨疗法”的理论体系。

  在孟河医派的发源地新北区孟河镇,孟河中医医院发挥着积极作用。

  孟河中医医院与市中医医院于2020年建立医联体。三年来,两院在妇科和消化内科紧密合作,成立李淑萍名中医工作室,三年共接诊1342人次,培养学术继承人2名。陆续下派3名医联体专家常驻孟河中医医院消化内科,成立叶小峰专家工作室,医疗服务人次较前期增长了10倍。双方开辟了上转及下转绿色通道,突显中医特色优势,共转诊384人次。

  孟河医派临床运用转化成果颇丰。在学科建设方面,将研究医派名家学术专长、诊治特色植入学科研究方向,创建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专病研究方面,研究医派名家专病诊疗思想及经验,融入专病诊疗方案,主持或参与国家结脉证、心衰病等6个重点病种规范化诊疗方案制订,优化诊疗方案90余项在省内外推广;专技应用方面,研究医派名家特色诊疗技术,指导开发通脱法治疗急慢性痛症、保元液灌肠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等15种特色诊疗技术;专药研发方面,有序完成91个制剂品种的再注册工作,新开发协定处方74个,用于急危重症治疗9种、专病特色制剂42种、养生康复23种。

  为下好融合发展先手棋,市中医医院牵头与武进、金坛两级区级中医医院和孟河中医医院共同组建市中医医疗集团。实施“顶天、立地、强腰”工程,通过专科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培、管理共治、信息共联、文化共融六个方面协同推进,推动全市中医优质资源扩容。

  中医药作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正日益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常州市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程逸文说,孟河医派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医疗模式,组建集团最重要的是要实现医疗同质、学科同根、管理同道、文化同源,走出一条独具常州特色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新路,不断用实践来擦亮孟河医派“金字招牌”。

  “高质量发展,意味着要对旧有路径、指南的超越和革新。”常州市卫健委主任何小茜说,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城市,常州医改一系列创新成果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阶段性跨越,但尚未形成“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局面。在这条攻坚克难的路上,常州将着力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努力为医改贡献更多“常州经验”。(文静 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