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多年前的“三室一厅”长啥样?

地震裂缝整体平面照。受访者供图

在郑州市区东北部,有一处包含仰韶、龙山以及夏、商四种考古学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遗址,它就是郑州大河村遗址。

参与和见证了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直至夏、商王朝建立全过程的大河村遗址,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标志性遗址、黄河文化最为精彩的组成部分。

今年是郑州大河村遗址发现60周年。60年间,接连不断的重大考古发现从这片土地上诞生,一次又一次改写人们对史前文化的认知。

“5·18国际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特别推出“宝藏博物馆”系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探寻“仰韶文化的时代标尺”。

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

1964年,大河村遗址被人们发现,遗址内的仰韶文化房基F1~4,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虽历经5000余年,仍保留有完整的平面布局和1米多高的墙壁。

在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被称为最早“三室一厅”的仰韶文化房基遗址虽不起眼,但其出土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形制,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探讨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以及婚姻、家庭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介绍,大河村遗址最为典型、最具特色的出土遗物当数彩陶。遗址中出土的彩陶数量极多,色彩绚丽、图案丰富,在仰韶文化中独树一帜。白衣彩陶、红衣彩陶和丰富多彩的图案类型、高超而娴熟的绘画手法、种类繁多的器物类型,标志着史前彩陶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著名的彩陶双连壶即出土于此。太阳纹、日晕纹、星座纹等天象图案,是目前我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

5000多年前地震裂缝被发现

近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联合对大河村遗址进行了全面考古调查、勘探和重点展示区域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2500平方米,发现了一批夯土墙体、房址、灰坑、地震裂缝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骨器等遗物。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杨猛介绍,大河村遗址是河洛古国位于东方的军事重镇,其城址的发现为仰韶时期城址布局及防御体系研究填补了新的空白。“此次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为探索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社会组织结构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相关问题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多处地震遗迹,通过对地震裂缝等现象的观察,发现至少有两次不同时段的地震,其中一次震级甚至不小于6级。

杨猛介绍说,各类地震遗迹为了解遗址沿用时期的布局、遗址的兴衰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也为郑州市区古代地质灾害对史前聚落的变迁影响提供了实证资料。

“大河村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和郑州地区仰韶文化发展序列的研究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为探讨我国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这一漫长的历史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胡继忠说。

责任编辑: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