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白砥:探索的愉悦与愉悦的探索

毛万宝:白砥是你的笔名,很多同道都想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能告诉我们吗? 

白砥:我本名赵爱民,姐弟四个,排行老三。父母不识字,取名当然不可能有什么文化含量,但他们忠厚老实,对我的性格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影响很深。我1980年考上大学,当时才15岁多一点,而且个子不高。读大学的专业是法语,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叫我petit(法语中小孩、小个儿的意思),我就索性把它音译了一下,便成“白砥”—白色的磨刀石,含有质朴、平实及砥砺、奋发的意思。近在中国书法院上课期间,和一位学生一起与我当年大学的老同学会面时也谈到这个笔名。这位学生说如果我用赵爱民这个本名,在书法界的名气可能不会有现在这么大,因为“白砥”这个名取得太好了让人过目难忘。想想也是,我自从有计划学习书法起,似乎没有落过本名的款,害得许多同道都不知我姓赵。  

毛:你是怎么喜欢上书法的?  

白:也许是天生的。小时候没有什么启蒙老师。但我除了功课之外,就是喜欢写写画画。我家虽说在江南水乡,但当时绍兴农村还很穷。不要说买不起笔墨纸砚,连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虽然也写过一些描红字,但一个学期只写一本。所以,我大多用铅笔描写废报纸上的印刷体,几年下来,那些楷体字可以写得很像。这种练习方法一直延续到高中毕业。考入大学后,才有条件在大量废报纸上用毛笔蘸水、蘸墨书写。记得最初学习的字帖是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后来又写《勤礼碑》及柳公权《玄秘塔碑》、欧阳询《九成宫碑》,觉得有些基础后又学行草,有王羲之《兰亭序》、索靖《月仪帖》及《草诀百韵歌》等。当时沈尹默、任政、胡问遂、周慧珺、刘炳森的字帖很流行,有机会就买来一些认真临习,获益良多。大学里没有专门的书法老师,但爱好书画的同学倒有不少,互相之间的熏染、切磋使各自的水平都有提高,兴趣便也越来越浓。大三时,学校成立了书画社,大家推举我为社长。我们除了私下交流外,还举办展览,请名家讲座,忙得不亦乐乎,学书的劲头也越来越大。

毛:你获神龙大赛金奖的那件作品很有特色,记得那是1986年,你才21岁。你怎么从沈尹默这路转入学碑的?

白:其实我从一开始学书就没对书法风格有谁是谁非的感觉。人的审美意识的发展很奇怪,初期总会对甜美一路的东西感兴趣,就跟小孩喜欢吃糖一样。慢慢地,喜欢咀嚼的人,会对“味”产生敏感,觉得有嚼头的东西才是至味。书法亦然。我起初总觉得任政的书法比《兰亭序》好,也比沈尹默好,渐渐地,觉得它太光滑,太漂亮,一览无余。而沈尹默相比《兰亭序》,则也嫌单一。周慧珺的结构相对奇一些,线条力量感也强,那时候看电影常常见到她写的字幕,甚是激动。后来学了颜真卿的《争座位帖》等,开始对线条的质感有所认识,颜书的那种凝重就是学不出来。于是开始学碑,有《龙门二十品》、《爨龙颜碑》及《泰山金刚经》、《郑文公碑》等,也学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获神龙金奖的那件就是仿赵之谦的,只不过把赵字重新做了组合,有一些己意。我后来书风的基调,可以说在那时扎下了根。

毛:你是目前中国科班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相继在1990年、1999年获书法硕士、博士学位,你觉得科班书家与社会书家有些什么区别?

白:我是1987年考上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研究生的,当时沙孟海先生还健在,我很幸运成了他的第二批研究生(二位),也是最后一批研究生(第一批为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陈振濂,当时导师为陆维钊先生、沙孟海先生),我的另二位导师是刘江、章祖安先生。沙先生当时年事已高,所以基本不来学校。我们大多是将作业带去沙先生家中请求指点。刘、章二位先生住在美院宿舍,除正常上课外,常常去教室看望我们。三位导师的教学要求都很严格,这种严格也为我日后自由创作打下了基础。读硕士三年,我平均每天的练习量不下10小时,可以说学遍了历代名碑名帖,并且,个人风格也在这基础中稳实地成熟。我不知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的教学方法,所以,中国美院的模式并不完全能概括科班的培养方式。但就我个人的观点,科班书家应该比社会书家具有更开阔的视野,尤其需要更扎实的基本功,要对历史上的书家风格了如指掌,随时能够运用与取法。如同体育明星的培养与训练,专业与业余方法、效果会有明显差距一样,所以,我理想中的科班书家,应该是基本功的面很宽广,而创造意识又极强烈的那种。而所谓社会书家,则大多掌握历史上一、二种书风的书写技巧,有一定面目,或没有太深的基本功,随意跟风或“创新”的书家。当然,科班出身的书家,并非完全掌握科班要求,审美力、基本功俱低的也有人在。反过来,社会书家如能有时间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及掌握科学的方法,其结果也便和科班没有太大区别。

毛:你的硕士论文《金石气论》及博士论文《书法空间论》在书学界影响都很大,你是怎样选定其作为硕士、博士学位课题的?

白:我不是一位纯正的理论家,肚子里没有太多艺术理论的条条框框,知识面又不够广。《金石气论》、《书法空间论》是我学习、创作、探索的实践总结。

书法艺术的形式可概括为线与空间。书法的线由用笔而生,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不同质感的线。用笔是过程,线是结果,人们欣赏书法便可直接关注线,从线的质地、变化去体味用笔的变化。书法的空间是由线组构而成的,这注定书法空间与线条之间不可割裂的关系,当你太多意识去关注空间时,线条常常成为牺牲者,所以,书法的美是一种线与空间的和谐。

《金石气论》立足于对刻石文字线条的认识。很多人把碑刻文字的特点理解为方笔,这太过简单。也有人认为碑刻文字历经风化,笔法全无,无法与墨迹文字相比,不可学,这太过偏激。还有一些人认为一些碑刻字体处在过渡阶段,尚不定型,不成熟,有些随意刻画的墓志造像文字更是平民所为,没有太多书法的意味,这种观念也略嫌狭隘。对碑刻文字审美特征的误读,常常因为人们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地具有某种观念,譬如说笔法的既成观念,由是引起审美的偏执与守成。实际上,历史上的大家,都各有各自的笔法。王羲之有王羲之的笔法,颜真卿有颜真卿的笔法。构成一位成熟书家自我笔法的元素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前人那里继承的,一是自我从实践中悟得的。所谓看公孙大娘舞剑、观夏云多变幻等等,皆是悟得的东西。悟得的东西往往没有规范性,不像前人已经总结好的。碑刻文字的线条,便有让人悟得的东西存在。  

大气、沉着、凝练、微妙、深厚、苍润、肃穆等等审美特征,便是刻石文字线条所有的美感,这些美感,未必尽能从帖书或墨迹文字中取得。但要表现这种美,传统的用笔方法不能胜任。清代中后期的碑学书家,如何绍基、李瑞清等试图用颤瑟的方法为之,结果失之造作。所以要写出有金石气的线条,没有人们反对的这般轻易、容易。我有—个观点,不要轻易反对与自己观念相左的事情,只有你老老实实去学了,觉得太简单,你可以反对。如果自己体会不到,只能说明自己水平不够,反对人家又作啥?!  

应当指出的是,新时期以来,学碑者日众,但大多在表面上下功夫,体味不够深刻,如以枯笔代涩笔,以狂怪代古朴。当然人们的成熟需要过程,没有雄心达不到目的,但雄心的实现需要理智与探索,粗蛮的方法只能图一时快乐,终不能得大乘之境。  

《书法空间论》则是一部较系统论述书法空间的专著。写作时间一年多,原稿文字约35万,2005年荣宝斋出版时删减为18万。此书出版后销路尚可,说明它有一定的可读性。  

对书法空间的探索,可以说有整整20年。1986年获神龙金奖的那件作品,在斗方的形式中将行距删除,靠字与字上下左右的咬合生势,已然是一种探索了。我的书风定的较早,可以说20岁左右已经有了自我的感觉,但这20多年来一直仍在探索之中,没有完全定型。之所以不定型,因为对空间的理解还在一步步深入。尤其对线与空间的关系,觉得很微妙。书法毕竟不同于绘画,更不同于设计,但它又具备所有艺术的共性,所以,书法要发展,就必须有突破,要突破,则大要在空间。  

我个人的空间探索大约分为二类:一类是碑帖融合(包括四体书的兼融),另一类为“现代书法”。碑帖融合实际在书法史上一直都有,起先为非自觉的,后来发展为有意识。像颜真卿、张旭的线条质感,凝重沉涩,正是后人欲从碑中所取的东西。黄庭坚想把《瘗鹤铭》的用笔结构借鉴过来,形成了黄书用笔的波磔感。元代张雨、杨维桢等都从碑中吸取了养分,使之脱离赵书的束缚。后来像八大、金农等,线质与碑意相近。碑学中兴以来,碑帖融合更成了书家时尚,邓石如、何绍基、赵之谦、沈曾植等,不遗余力。近现代书家于右任、弘一、马一浮、陆维钊、林散之等无一不是碑帖兼融的高手,但都各有侧重。我的探索,一方面求线之金石气,另一方面欲把篆、隶、草书融一,在单宁结构上追尚朴拙、奇崛,在大空间上寻觅更多的形式感。我的“现代书法”也可以分为二类,一类为多字作品,一类是少字数。尤其少字数,是我空间实验的一个突破口。硕士毕业后数年,我多究心于少字数的探索,创作过一批作品,可以被认为是我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中,我主要将空白与墨黑在线的自然挥写中对比出来,增强了作品平面的形式感,而不是简单的把小字写大。  

毛:现在很多人主张书法家必须会作诗,书法家必须是学问家,你对此怎么看? 

白:书法家要能会作诗,当然是件好事。但这不等于说,书法家必须是诗人,或者必须是学问家,这对书法家要求苛刻了点。没有人要求歌唱家必须是诗人或画家必须是学问家等等。书法与诗,没有必然的联系。书法家可以自作诗,也可以抄古诗,抄现代诗,抄他人的诗,这一点部不玷污书法家的名声。我担心的是,很多提倡要自己作诗的书法家,书法本身却不能过关—既不懂书法的审美,又不知高深的技能,而只能像老干部那样地应酬几下—那也算得上是书法家?再则,你的诗又如何呢?你的诗拿给真正的诗人看看,他们会笑掉大牙的。所以,每一门艺术有每一门艺术的学问,但它不是普通的学问。书法家同时也要是诗人,只能回到古代去。  

但书法确实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所以,有心思写诗的书法家,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书法水平到达哪一步?你有时间去学诗,不如把这份时间再用到学书或创作上。古人留下这么多优秀的作品,即使一两个星期学一种,一辈子也很难学完—当然书法家并无必要古人的都学,那也不现实。但尽可能多地多学古人,必对自己的创作有所稗益。这是我的体会。  

书法家要有学问,当然要。但要有多少学问,谁都说不清。至少,书法家应懂得怎样审美,懂得中国传统哲学、美学的精深妙义,懂得书法之为传统文化象征形式的意义所在。同时,还要懂得一些基本的艺术原理及近现代的文艺理论知识。不懂得美学,只知道写出来好看不好看,这就太小看书法了。但有些人学问很深,知识面很广,就是不懂审美,这也让人头痛。所以,学问家与书法家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说学问搞好了,书法一定写得好,好像难让人理解。  

毛:考虑过今后的路怎样走吗?  

白:每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在从事他所执着的艺术时,他是不会去考虑什么地位、位置的。至于他成功以后受人追捧,当然也属正常事。对艺术家来说,不管男女老少,不管地位高卑,都应该被平等地看待。人们应当更多地去关心他的作品,而不是去关心他的位置—今年做主席了,价格疯涨了,下一届退位了,字价下跌了。由于当今社会过于趋奉权贵,使得许许多多的书法人不再埋头学习、创作,而是托人情、走关系,去什么组织里混个官儿,期盼着一朝有飞黄腾达的机会。而今艺术市场行情看好,更迫使一些人明争暗斗,风气日益败坏。好在有眼识的收藏家越来越多,或者说藏家们越来越理智,这种风气终有一日会改变。 

艺术家的发展有赖于他的灵感的丰富与否。其实,我现在一直还处于探索之中,只有沉下去学习,才会有灵感涌现。所以,近年来,许多活动我就不再参加。我的心态很平和,既然创作与探索能带给我身心的愉悦,这就足够了。人活着,不就为的是愉悦吗?!

毛万宝整理 原载2006年第四期《东方艺术·书法》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4617作文网周易卜卦图中华起名周易周易测算公司起名查公司名字好不好周易免费周公解梦大全查询梦见大便朱姓属猪宝宝起名橡胶的老化与寿命估算生辰八字算命在线外面算命的能相信吗姓张男孩起个什么名字好起名沫字的什么意思小儿八字起名大全做梦如何解释梦见破鞋子周公解梦属鼠的人的孩子起名字给孩子起名字起什么姓氏魏起什么名字为什么个体工商起名不通过2014马年男孩起名算命八字预测灾难梦到秃头周公解梦梦见着火 周公解梦生辰八字的简单算命发法滴天髓八字算命直播店名怎么起睡眠质量不好爱做梦怎么解决在线算命免费八字合婚周公解梦 捕鱼赟起名姓氏崔起名大全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作文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