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冰城“隐侠血脉”没断过|北市场、百花园,现如今的道台府古玩城……老道外的摔跤江湖

“几乎全身都有伤,还往里搭钱,我想不明白,也不能理解……”31岁的刘杨之前怎么也想不通,自打她记事起,父亲刘俊杰为啥一直在和中国式摔跤“较劲儿”。直到去年,她偶然在网上看到了电影《摔跤吧!爸爸》,边看边哭得稀里哗啦,仿佛一瞬间,她参透了父亲这么多年的痴迷、坚守与执着。

第二天,这位摔跤场上曾经的“逃兵”再次换上跤衣,来到道台府古玩城旁一处近百平方米的屋子,和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4岁的“老爷子”们一起摸爬滚打,并成为这支中国式摔跤队里唯一的女助教。

除了春节等特殊节日,三年来,周一至周日,这处近百平方米的屋子、周边空地儿成了冰城中国式摔跤高手们的一处“乐园”。那些曾经摘得过国家级比赛亚军、省市级比赛冠军的老人们,每天在这里自发“集结”,练功、切磋,又将满身武艺与武德传授给更多年轻人。

有人说,这是一群中国式摔跤届“老炮儿”们的“自救”。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北市场、“百花园”,到现如今儿的道台府古玩城,老道外始终“藏”着一个冰城摔跤江湖,“隐侠血脉”没断过,也在期待再次沸腾。

上世纪五十年代

凭赏钱的北市场跤场

提起老道外,人们念念不忘的就是那股子市井烟火气,冰城的摔跤高手们在这里聚集再自然不过。现年71岁的刘亚东在道外“五道街”长大,是土生土长的老道外人。当年,冰城中国式摔跤界赫赫有名的“四老”(王殿元、李德全、边福臣、田成)都住在他家附近。刘家老爷子是修理无线电的手艺人,常给“四老”家修戏匣子。天时地利人和齐了,刘亚东八九岁时就迷上了摔跤,后来还在王殿元的门下“受过串儿”(被调教过,但未正式拜师)。

这张照片下排左三是边福臣,左四是当时的黑龙江省冠军,叫庄茂昌 ,中排左二是高岩。

在刘亚东的印象与记忆里,“四老”中大部分人都参加过全国比赛,在全国的名气那可是响当当的。刘亚东回忆,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德全从北京来到冰城,在长春街与北五道街交口开设了牛肉铺。老爷子在北京“就是吃这碗饭的”,他还牵头在北市场北门附近(现钱塘街)成立了跤场,坐镇的便是这“四老”。

“那时候穷,撂跤的地儿是沙子和黄土翻出来的,里面有两趟木条凳子。”刘亚东说,就像老北京的天桥,当年的北市场是打把式卖艺人的聚集地,北门外头有砸石头的、变戏法儿的、拉洋片儿的,屋里还有说山东快书的、有说相声的……当然,最招人的还是跤场,那时没有门票,收入全凭观众赏。

“中国式摔跤是八步短打,武术掼跤……”每天,伴随着说跤人出现,跤场四周很快就围满了人。上学放学经过跤场,刘亚东总要在旁边看上一会儿。他至今还记得当时说跤人的“开场白”——中国式摔跤是武术的精华。场上,要介绍对跤选手出自何门、之前所取得的成绩,并完成跤衣是否系得紧等一系列检查后,便开始“撂跤”。就像现在的搏击大赛,说跤人现场解说着一招一式,让大家涨知识的同时,平添了许多看跤的乐趣。

哈尔滨跤场是试金石

想扬名全国得来“撅棍儿”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来哈尔滨找摔跤高手挑战的人没断过。当年的小徒弟们从老辈人口中得知,满清灭亡后,当年的宫廷带刀侍卫、善扑营散落民间,不少高手栖身在北京天桥、天津卫、哈尔滨老道外,他们的拿手绝活就是中国式摔跤,冰城“四老”中就有当年的“大内高手”后裔。

1961年,道外北江沿儿(五道街头)“百花园”落成了,曾经的北市场跤场也转战到这里。买上一张“百花园”门票,不仅可以赏花观鸟,还可以免费看摔跤。当时,作为分量最低的“羽毛级”选手,高岩总是第一个出场迎战。“天天去,就和上班似的。”现年74岁的高岩回忆,那时候怕出事儿,跤场上所有的跤手都要在公安局备案。每个人论天领工资,在那个玉米面7分钱一斤、刀鱼1毛9一斤的年代,17岁的高岩在跤场上每天能赚2块钱,师父们的收入则有4块的、有6块的,“收入不是一般的可以。”

高岩走上摔跤之路是听了父亲的话,他师承“四老”之一、山东人边福臣。“没有武术底子,摔跤不好看,那时候得先学武术,后学摔跤”,高岩告诉新晚报记者,当年他家条件困难,师父收他为徒后,便将他送到其他武馆和名家学习鸳鸯拳。在上班领工资前,他学武术的学费都是师父掏的。武术主要学腰腿功夫、借力顺力,3年后,高岩才开始和师父正式学习摔跤。“我师父的绝招是抱膀别子,他要是不告诉你,你就是怎么看,你也学不会、到不了位。”作为“四老”那一代的大徒弟,高岩至今在冰城江湖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少一辈”中,他成了如师父般的传奇人物。

前有“四老”坐镇,后有一代又一代后起之秀,老道外的北市场、“百花园”,也成了全国摔跤届里一块扬名立万的试金石。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上海、天津、鹤岗等地的摔跤高手们总来冰城“以跤会友”,用江湖话讲,“想在全国扬名立万,就得来哈尔滨‘撅棍儿’”。刘亚东回忆,面对挑战者,冰城跤手们从来不服气、绝对一跤不能让。曾经的一场比赛,“四老”之一的一位老师傅就把一个外地冠军“踢馆者”摔得心服口服,最后两人都累得摔不动了才停。

老道外跤场老人儿说,哈尔滨是一座移民城市,上世纪四五十年代起,从山东、河北、河南、天津、北京等地而来的移民们带来了各地不同的摔跤方法,汇成了哈尔滨摔跤的精华,也打造了哈尔滨的“摔跤圈”。

“大厂跤队”

铸就冰城摔跤鼎盛期

老炮儿们回忆,城市变迁,大约是在1965年,“百花园”跤场淹没在历史洪流中。沉寂一段时间后,冰城中国式摔跤江湖竟迎来了最为鼎盛的“大厂时代”。亚麻厂、电机厂、锅炉厂、一工具、二工具……冰城叫得上名的大厂,都有一支中国式摔跤队。

家住道外区团结镇的时光锐,曾是哈尔滨“伟建厂”中国式摔跤队的一员。打小儿,他家门口就有不少“老人儿”,吃完晚饭必在胡同里摔跤,一帮小孩儿在旁边看,加上“老人儿”们指点,就学成了。14岁的时光锐,就这样“悟”上了摔跤。

据他回忆,厂里的摔跤队建于1973年、1974年左右。队里的三位教练都是从“百花园”跤场走出来的李德全老师的徒弟。那时,在教练的带领下,厂子摔跤队队员每天都在室内体育场参加训练。

1977年,时光锐代表单位参加哈尔滨市中国式摔跤轻量级比赛,在将“第一”、“第二”都摔赢的情况下,因肩膀受伤不得不放弃比赛,就这样他还拿了个全市“第四”。1978年,他在市次轻量级比赛中,一举夺冠。“想摔他太难了,体质好,功底也扎实。”有对手如此评价时光锐。也许,当年的一组数据可以说明他究竟“强大”到何种程度:跤场上,三场比赛共9分钟,每场比赛将对手摔成10比0,这场比赛也意味着终结,时光锐三场比赛都是10比0结束战斗。

“我们玩摔跤的时候正是最盛行的时候,单位、胡同、公园,哪儿都有摔跤的。”已经67岁的时光锐平时话很少,唯有提到摔跤时,才仿佛又回到了他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他说,那时候年轻气盛,真是走到哪儿摔到哪儿,比如听说香坊区有谁摔得厉害,就得约到一起摔一场,一较高下。

摔跤场上不仅有对手,更有“一跤到底”的好友。有一年,朋友的朋友和人约了一场跤,便到家请时光锐帮忙镇场。对方人多,时光锐上场后,只要一搭手,对方就是飞,连摔两人后,约跤的另一方人马没有人再敢上场比试。因为赢了,这朋友将时光锐结婚时家里的杂活儿全包了下来。“摔跤人都特别讲义气,正所谓一跤到底嘛!”

中国式摔跤盼振兴

老道外摔跤江湖盼沸腾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提出了重振中国式摔跤的想法,老道外摔跤江湖也看到了沸腾的希望。

冰城“大厂摔跤”的兴盛期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自1993年退出全运会以来,中国式摔跤这一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一度陷入困境,传承只在民间进行。刘杨的爸爸——曾在黑龙江省中国式摔跤比赛拿过第一、后进入铁道部中国式摔跤队担任教练员、运动员的刘俊杰,在此后的多年间就一直在为这件事儿忙活着。自费租场地、免费招学员、把昔日的摔跤爱好者往一块聚……为了不让中国式摔跤失传,刘俊杰不停地折腾着。

直到3年前,在刘俊杰、彭建政、时光锐、郑来成、王经福、张亚昌、赵小光、石运岭、宋广财等冰城中国式摔跤届“老炮儿”发起,由道台府古玩城提供房屋、物力等支持,道台府古玩城中国式摔跤队正式成立。自此,这一群年逾六旬的“冰城传说”再聚,寒来暑往,坚持从道外、道里、南岗等地赶来,在近百平方米的屋子里切磋技艺,至今,“老人儿”们已经聚了六七十,他们中很多人的名号,至今仍是冰城传说。

“中国式摔跤是好东西,值得传承下去,美国、日本等都相继举行了中国式摔跤比赛,这也影响了我们国内的中国式摔跤爱好者。”道台府古玩城中国式摔跤队队长刘俊杰说,如今,队里免费招收学员已有三四十名,他们大多为十七八岁的学生。而值得欣慰的是,在我市,除了老道外这处“沸腾”的江湖,其他区也有“老炮儿”们在坚守与传承着。

在高岩那一辈,师父收徒前,会考量你的人品,有没有爱惹事的毛病等。现如今,注重武德的根本,仍是冰城“摔跤江湖”里的规矩。65岁的曹宝祥说,如今他收徒前都会告诉孩子们,学习中国式摔跤要文武双全,必须把学习学好,再者,习武后绝对不能参与打架斗殴、欺负他人。

几天前,在学生们的课余时间,队里举行了定期表演赛。年逾七旬的刘亚东、李国志等老前辈们为孩子们带来精彩比赛。漂亮的跤步、“支别子”、“抹脖拧”等绝招一亮相,仍是虎虎生风,风采依旧。一旁观战的刘杨看得入神,她说,只有走近,才能真切感受到跤场的魅力,以及摔跤对于和他父亲一样的老前辈们的意义。这次还会做“逃兵”吗?这位结婚第二天就来跤场报到的姑娘,已经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这一回,她要一直陪着父辈们走下去。

链接:

中国式摔跤是两人徒手较量,以摔倒对方为胜的竞技运动。古代称摔跤为“角抵”“角力”“相扑”“摔角”等,到了近代才叫作摔跤。

中国式摔跤是我国传统体育项目的优秀代表,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哲学的一项体育运动。中国式摔跤在民间广为开展,特别是在华北地区,是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北京、天津、保定、济南成为著名的四大跤城,北京的天桥、天津的三不管、保定的清真寺等,成为群众欣赏、习练中国式摔跤的中心,涌现出很多摔跤名家和摔跤世家。

来源:新晚报

记者:杜菲菲/赵亮//视频制作

编辑:马云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4617作文网圆梦怎么解释弟弟起名字周易起名大全测名养蜂企业起名梦的理解分店起名起名字怎么知道缺什么梦想家居破解版五行属于金的起名常用字周公解梦见租房子刘嘉玲命不能算2019年男孩子起名大全女生的网名怎么起好听想起个名字好阮怎么起人名杨氏女孩起名三个字在线免费婚姻算命草头的字给男孩起名保洁公司怎样起名免费算命有无子嗣免费周易起公司名是以君起名字大姨妈来前一周脾气暴躁易怒名字命格怎么算生命数字测算起名测名大师起名男孩陈子怎么起名年属鼠人人起名宜用字2020年鼠女宝宝起名四柱八字取名起例法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作文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