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无障碍
  • +1

『索·恩』新书速递 │ 天才定义风格,巨星照亮时代——摇滚,一部历史(全两卷)

2023-04-15 10:4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天才定义风格,巨星照亮时代,猫王、披头士名字一出,全世界陷入疯狂。但让一个音乐流派发展成全球产业和大众文化,还少不了无数机缘巧合、古怪发明和精明决策的叠加。作为《滚石》前主编的沃德,50年笔耕不辍,尽管毒舌常常引火烧身,却丝毫无损他“摇滚历史学家”的桂冠。这位摇滚老头子以考古挖掘般的精神,从1920年“摇滚史前史”起笔,生动再现了摇滚乐诞生的土壤和气候。

开端

用19世纪中期的美国南部乡村地区来引出这个故事再好不过了,那时那地,人们不会特地去做音乐;或者说假使做了,也就和熏火腿、修屋顶、补篱笆、耕菜地一样,只是千万稀松平常之事中一件不起眼的小事罢了。

不管肤色是黑是白,不管来自南方还是北方,只要你生活在乡村,就有干不完的活儿,做完这件事永远还有下一件,要活着就得干活。有时,人们劳作会有音乐相伴,尤其是非裔美国人;此外,海员和挖掘工人工作时往往也会伴随着音乐。

包括那些被铁链拴住的苦工囚犯们唱的歌以及普通劳动人民在铺设、修补铁路轨道时唱的歌在内,这类音乐给参与日常工作的人们带去团结的力量。

不管白人还是黑人都会在教堂以社群团体为单位进行演唱,而且都会使用乐器进行社交,也会用乐器来为舞蹈伴奏:比如小提琴(fiddle),那是白人从之前生活的国家迁入时带过来的(一并带来的还有好多演奏曲目),而黑人在奴役时期也从主人那儿学会了演奏方法;比如班卓琴(banjo),原型是西非一种叫班加(banjar,还有很多别名)的传统乐器;再比如吉他,但它不能在家中制作,得去商店买,所以比较贵重,反正最初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常用。

今时今日,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个时代出的黑人弦乐队音乐听来竟和白人弦乐队的音乐颇为相似。20世纪30年代,黑人民俗学者约翰·沃克(John Work)将这种音乐记录了下来,当中一些是由年龄较大者演奏的。

不过重要的是,我们要知道,没有一种改变是出于专业的角度,它们都只是日常的一部分,围绕着生活中那些平凡之事发生,比如每年的生猪屠宰,或是类似好友来访、男婚女嫁这样的喜事,又或者仅仅是在结束一周的辛苦工作后进行的释放和发泄。这类曲调——从最纯粹的意义上说——就是民谣(folk music)。

但也不是说美国那会儿没有专门的娱乐演出业,只不过仅限于城市地区而已。生活在农村的人一没钱,二没车——当然最主要是没这兴致——去参与这类娱乐活动,比如去看扮黑艺人(ministrel)歌舞剧团的巡回演出,听轻歌剧歌手唱歌,或者去听1871年后出现的专门唱黑人圣灵歌曲(spirituals)的乐团[传承自无伴奏合唱团“费斯克庆典歌手”(Fisk Jubilee Singers)]。这种消遣活动是为中上阶层准备的,提供表演的都是专业演职人员,他们的专职工作就是艺术创作,并且是有偿创作。除了演出场地、巡演模式和一些汇入民乐的歌曲,这部分内容和我们的故事没有多大关联,至少直到19世纪末期留声机诞生那会儿都没什么关系。

最早的留声机算得上是一种有分量的家用物件,从世界接受埃米尔·贝利纳(Emile Berliner)的圆盘式留声机那日起,爱迪生的圆筒式也便成了过去式,而百代(Pathé)从内向外的唱片播放模式也因此被贝利纳的从外向内所取代。

那会儿的人都听些什么呢?经济地位处于中上阶层的人们一般会听的音乐种类大概包括古典音乐、古典轻音乐、歌剧咏叹调、当时纽约大热音乐剧中的歌曲、爱国音乐、庆典(Jubilee)歌舞杂耍表演舞台上的喜剧小品;这些人偶尔也会听些新鲜的东西,比如说唱圣灵歌曲的无伴奏黑人庆典合唱团,或者是比那还要新奇的,譬如黑人和声四重奏乐团“丁威迪有色四重奏”(Dinwiddie Colored Quartet)将《枯骨》(Dem Bones)和一种听来像是扮黑艺人滑稽戏插曲混搭做成的音乐。

摇滚音乐节中的观众(伍德斯托克)

但私下里,这股主流之外,一些重大的改变正在发生。一方面,美国南部乡村地区出现了药品宣传演出(medicine show):这种由扮黑艺人巡演衍生而来的劣质演出白人和黑人表演者皆有,有时两个群体的人也会一起前往之前从没有专业演出人员涉足过的社区进行表演。他们会表演乐器,也会表演唱歌,给当地人民兜售“特效万能药”(大多数不过是酒精而已,再在里面加些添加剂,可能是鸦片,也可能是汽油,什么都有),价格呢,则开得非常非常低;这些万能药被吹得神乎其神,但药的神奇效果往往在演出人员大部队撤离之后就消失了。

在上流社会看来,在这种演出中表演的往往都是一些下层阶级的人;然而对本身就生活在穷乡僻壤的人来说,这些演出人员却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访客。如果演出团体是从很远的地方过来的,那么当地人便可以见识到之前从没见过的乐器演奏,甚至一些他们从没听过的音乐形式。

此外,获得充足资金支持的药品宣传巡演会分发一种叫“singer”(歌手)的廉价小册子,里面的一些歌会在巡演上表演,于是很多东西也因此得到散播:从斯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写的歌曲到各种赞美歌和饮酒歌——有些地方的人之前根本没听说过这些。(人们发现有一册“singer”的一半内容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被某几个演出人员记录了下来。)药品宣传演出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成为年轻音乐人打磨演出技巧的平台;有些演艺人太具乡土气息,不适合歌舞杂耍表演舞台,药品宣传演出便成了他们的理想职业。

19世纪末,一种新的音乐形式在南方腹地横空出世。没人能准确说出布鲁斯(blues,或译作蓝调)出现的确切时间和地点,也说不清到底是哪一位传奇人物最先创作出这种音乐,但确实有这么一个人记录了布鲁斯音乐的年代史,他就是W.C.汉迪(W.C.Handy)。汉迪是来自孟菲斯市的小号手兼乐队长。

据说20世纪早期,他在密西西比州塔特怀勒(Tutwiler)乡下等火车的时候,一个穿着破烂的黑人背着一把吉他坐到他旁边一边用刀片拨弦,一边唱着“我生平听过最奇怪的音乐”,就他们正在等火车这事儿即兴编起了歌词。汉迪继续从他的这次“发现”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可用信息甚至标榜自己是“布鲁斯之父”,但布鲁斯音乐其实是从其他黑人传统文化中演化而来的。

有些布鲁斯会讲一个故事,一节一节推进(经常是心碎的)故事情节;有的则呈现一种叫“floating verses”的格律,即重复演唱某些句子,前面的例子就是这种格式;还有的以故事开场,之后再配合情绪重复演唱歌词。不论哪种方式,都可以看出布鲁斯这种音乐形式的一大优势:句与句之间有空隙留给乐器演奏一些小过门,各小节之间则留更大的余地给个人发挥。

如果说布鲁斯是南方腹地黑人音乐的核心成分,那么与此同时在东海岸出现了另一种音乐形式,其重要性可与布鲁斯比肩,那便是拉格泰姆(ragtime)。拉格泰姆是一种基于钢琴创作、谱写的切分节奏的音乐形式,与早期的爵士几乎是同步形成的——而且经常出现在同一个演出舞台上。所谓“piano professor”,即黑人妓院钢琴师,在妓院演奏的可能就是拉格泰姆——如果这个妓院足够高档并设有带钢琴的包间。不过,很快,拉格泰姆就摆脱了低贱的出身,一跃成为歌舞杂耍表演舞台上以及中产阶级高档会客厅里的一股潮流。

尽管拉格泰姆并不是特别适合吉他演奏,但从概念上说两者是相通的,因此在佐治亚州松脂林营地(turpemtine camps)听过钢琴家演奏拉格泰姆中一种叫“barrel house”(酒吧风格)音乐的吉他手们,开始尝试演绎这种和声,他们想出了一套复杂的指法,试图在吉他上奏出这种风格的音乐,并由此发明了一种模拟钢琴音乐的吉他演奏风格,不仅能同时弹出多串音符,连有一定技巧难度的节奏也不在话下。这为佐治亚和卡罗来纳黑人乡村流行音乐奠定了基础。

另一边,药品宣传演出上也出现了拉格泰姆的概念,而此前在这种舞台上比较常见的是搞怪的滑稽歌曲。和弦进行(chord progressions)为一种后来被人们称为“hokum”(霍科姆)的音乐铺了路,这种音乐同时渗透到了黑人和白人的传统中。药品宣传巡演上的白人表演者如戴夫· 梅肯大叔(Uncle Dave Macon)和“口琴”· 弗兰克· 弗洛伊德( Harmonica Frank Floyd)都会用霍科姆丰富他们的表演曲目;而孟菲斯市的黑人表演者更是将霍科姆变成了这座城市的音乐招牌,因为那里的瓶罐乐队(jug bands)大部分时候演奏的就是霍科姆,连大热的孟菲斯酋长乐队(Memphis Sheiks)都没能例外。也难怪孟菲斯有钱的白人开派对都喜欢叫上这些乐队来助兴。

上面提到的这些发展都是缓慢进行的,并不都是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毕竟那会儿还没有大众传媒会对这类小众圈子产生一丝丝兴趣——在某些地方,甚至可能压根儿没有任何改变和进展。但很快,在一战之后,这类新兴的声音越来越大,大到足够在20世纪20年代引发巨大变革,掀起一股独一无二的美式音乐浪潮。

摇滚乐正是在这样的土壤上诞生的。

(注:本文节选自《摇滚:一部历史,1920~1963》中文版《第零章 开端》,内容有删减)

新书速递

摇滚:一部历史,1920~1963

摇滚:一部历史,1993~1977

[美]埃德·沃德(Ed Ward)著

邱琳茜 经雷 译

定价:98元&76元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内容简介

天才定义风格,巨星照亮时代,猫王、披头士名字一出,全世界陷入疯狂。但让一个音乐流派发展成全球产业和大众文化,还少不了无数机缘巧合、古怪发明和精明决策的叠加:例如,吉他手接错线产生梦幻的声音,热衷农机改造的小伙子革新了舞台技术,数学公式成为唱片销售的制胜法宝……

1948年出生的埃德·沃德和这个全新的音乐流派一起成长,见证着台前幕后的故事。作为专职乐评人,沃德50年笔耕不辍,尽管毒舌常常引火烧身,却丝毫无损他“摇滚历史学家”的桂冠。这位摇滚老头子以考古挖掘般的精神,从1920年“摇滚史前史”起笔,生动再现了摇滚乐诞生的土壤和气候。

现在,让我们在《摇滚:一部历史》第一卷中跟随沃德的脚步,从回荡着田野劳动号子的南方棉花地乘火车北上,听着公路电台,从孟菲斯开到纳什维尔,或从底特律开到芝加哥,甚至搭乘远洋轮船到海那边的伦敦、利物浦、汉堡,去孕育了杰出音乐人的唱片店和小酒馆,以及摇滚史上最著名的厂牌和录音室,逐一“朝圣”吧!

如果说上一卷是追源溯流,那么《摇滚:一部历史》的第二卷因为年代更晚近,不难看到,很多21世纪依然流行的事物已经萌芽。在埃德·沃德打造的名人堂里,鲍勃·迪伦、琼·贝兹、埃里克·克莱普顿、埃尔顿·约翰、杰夫·贝克等一长串闪闪发光的名字告诉我们,“经典摇滚”的时代,绝对是长青的时代!

作者简介

埃德·沃德(1948~2021),曾任《滚石》杂志主编,“西南偏南”音乐节联合创始人,担纲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新鲜空气》(Fresh Air)节目摇滚栏目多年,著有《摇滚年代》《迈克尔·布鲁姆菲尔德:美国吉他英雄的起与落》《政权落幕尽头的酒吧》《两则布鲁斯故事:埃德·沃德虚构小说》等多部作品。

译者简介

邱琳茜,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

经雷,1978年生,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戏曲学硕士,2006–2012年任中国电影出版社外国电影编辑室编辑。译有亨特·汤普森《惧恨拉斯维加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安德鲁·斯卡尔《文明中的疯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等。

目录

第一卷

本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第零章 开端

第一章 唱片业:种族音乐和乡村音乐

第二章 独立

第三章 布鲁斯、鸟与月亮狗

第四章 心脏地带的黑人之声

第五章 1953~1954:七星连珠,大事要发生了

第六章 1955:摇滚诞生了……吗?或许吧

第七章 1956:登顶

第八章 另一片土地上的小插曲

第九章 1957:第一个奇迹之年

第十章 1958:外面那些不三不四的朋友

第十一章 1959:死亡与灵魂乐

第十二章 1960:老歌、新歌和电台受贿丑闻

第十三章 1961:再跳扭扭舞

第十四章 1962:叮砰巷

第十五章 另一片土地上的第二段插曲

第十六章 第三段插曲:英格兰和德意志

第十七章 1963:世界末日

参考文献

索 引

伪·唱片内页

第二卷

第零章 迄今为止的故事

第一章 你的儿女并不会听你的

第二章 第二个奇迹之年:朋友的帮助

第三章 这是爱的群体,对吧?

第四章 这都1969年了

第五章 发明“六十年代”

第六章 我是我敌人唱的歌

第七章 摇滚万岁!

第八章 等待复兴

结语 1977年8月16日

参考文献

索 引

伪·唱片内页

想了解更多书籍详情及购买

请保存下图,打开淘宝

转载自:索恩thornbird

原标题:《『索·恩』新书速递 │ 天才定义风格,巨星照亮时代——摇滚,一部历史(全两卷)》

阅读原文

    4617作文网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作文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