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关怀版

姓氏文化:燕姓

燕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15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32位。

帝喾前承炎黄,后启尧舜,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帝喾不仅是帝尧和帝挚的父亲,同时还是商朝和周朝的始祖。经史学家和姓氏文化研究机构确认,帝喾后裔尧属姓氏23个,商属姓氏192个,周属姓氏达354个,大约占现在全国总人口的43%。其中燕姓也是帝喾姓系里面一条重要的支脉。

燕姓溯源

燕姓出自姬姓和子姓。姬姓燕氏属于以国名为氏。帝喾有子名弃,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市),世袭燕君共四十三代。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奉召公奭为得姓始祖。子姓燕氏也属于以国名为氏。帝喾有子名契,是商朝的始祖,有个叫伯倏的商朝贵族被商王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后来南燕灭国,伯倏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第一个渊源:源于姞姓,出自黄帝后代商朝姞伯倏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黄帝的姞姓后裔中有个人叫伯倏,在商王朝时期被商汤封于燕地(今河南延津),建有燕国,为诸侯国。后来历史上为与北方蓟地一带的周朝古燕国有所区别,称其为“南燕”。

周武王灭商之际,南燕国亦被灭国。其后,在姞伯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原国国号为姓氏者,称燕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之子召公奭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

黄帝有个后代名弃,是姬姓周朝的始祖。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封自己的庶弟召公奭(姬奭)于蓟地,召公奭在巡视自己的封地时,被雄伟秀丽的燕山山脉所吸引,就把自己的国家取名为“燕”,史称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房山区),国境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一带,相当辽阔。后来历史上为了与河南延津地区的殷商古燕国有所区别,称其为“北燕国”。

周召公派自己的长子吕通、刘泽、刘定国、刘旦司马机(司马几,公元前864~前827年),而自己则留在国都镐京辅佐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姬诵。燕召公姬筮的后代则世袭燕国君位。

从西周到春秋时期,北燕国在中国北方是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其历史作用,就是与当地的旧商贵族以及土著建立了联合政权,并最终使该地区的原东胡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北燕国自公元前1045年燕召公姬筮开国至第九世燕惠侯期间,没有任何史书记载,直到第九世燕惠侯执政时期才有史书开始予以记载。

战国时期,北燕国为七雄之一。北燕国传至燕王姬喜时,在秦王嬴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被秦始皇所灭,共经历八百二十三年、四十三代君王。

在亡国后的周召公后裔子孙以及国民中,多有以故国国号为姓氏者,称燕氏,世代相传至今,史称燕氏正宗。

第三个渊源:源于祁姓,出自汉朝时期刘汉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封开国功臣卢绾为燕王,后卢绾在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反叛逃降匈奴,汉高祖在十二年(公元前195)改封自己的儿子刘建为燕王,以燕地为燕国,为一级地方政区郡、国并行,建都蓟城。汉高后吕雉七年(公元前181)刘建病逝,无后国除,改为燕郡。汉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吕雉封弟弟吕通为燕王,同年高后死,吕通被杀。

汉文帝刘恒元年(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徒琅琊王刘泽为燕王,都于蓟城,汉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刘泽曾孙燕王刘定国因罪自杀,国除改为燕郡。

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刘彻立子刘旦为燕王,都蓟城。汉元凤元年(公元前180年),刘旦因谋反自绞死,国除,改为广阳郡。

在刘汉燕国的历代燕王吕通、刘泽、刘定国、刘旦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封国名号为姓氏者,称燕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三国时期曹魏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三国时期,曹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魏明帝曹叡封其叔曹宇为燕王,改汉朝燕郡为燕国,都蓟城。

三十余年后的曹魏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晋王司马炎篡夺皇位,曹魏亡国,燕国被除。

曹宇的后裔子孙为避免司马炎的虐杀,纷纷避难,其中有改以封国名号为姓氏者,称燕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高阳氏,出自西晋时期司马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晋王朝先祖司马懿,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为程柏休父,到周宣王姬静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称司马氏。

到了西晋泰始元年(公元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魏建晋,称晋武帝。司马炎封其弟司马机(司马几)为燕王,都蓟城,称“燕国”,亦称司马燕国。

从晋惠帝司马衷永平元年开始(公元291年),一直到晋光熙元年(公元306年),晋王朝的统治集团内部爆发了长达十六年之久的战乱,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史称“八王之乱”,相对弱小的司马燕国在战乱中被废黜为郡。

废国之后,司马机(司马几)的后裔子孙为避祸乱,有改以封国名号为姓氏者,称燕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部四大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晋时期,鲜卑慕容部大酋长慕容廆被封为鲜卑都督,当是晋国北方的一个军官,他率本部人马居辽东境地,与段氏鲜卑和宇文氏鲜卑为邻。慕容廆与段氏鲜卑结为婚姻,其后大破宇文鲜卑,声势日益壮大。乘晋王朝的八王之乱,慕容廆自称大单于,拥兵自立。他的长子慕容翰勇力绝伦,是著名的虎将,趁辽东大乱,辽东晋军不能控制局面,慕容翰率兵击破叛乱的鲜卑部落,将叛乱部落劫去的晋民夺回,送归晋朝。

由于中原大乱,很多晋朝官民纷纷投奔慕容部。慕容廆设立郡县,开办学校,使世子慕容皝等入学读书,一时之间,辽东竟成为乱世中保存汉文化的一块净土。

晋室南渡后,在辽东方面对慕容部颇为重视,但晋朝留在辽东的官员却十分嫉妒慕容部,他们挑动段氏鲜卑、宇文氏鲜卑和高句丽国围攻慕容部的根据地棘城。宇文部酋长宇文悉独官派重兵猛攻镇守徒河城的慕容翰。勇将慕容翰设伏兵,大破宇文部。慕容翰则趁势与慕容皝前后夹击围攻棘城的宇文部,大破宇文悉独官主力。三部因此吓破了胆,纷纷向慕容部求和,晋朝官吏吓得逃走,辽东全归慕容。接着慕容廆派使到建康(今江苏南京)报捷,晋元帝大喜,封之为平州刺史,辽东郡公。

随后,慕容廆写信与晋朝大将陶侃联络,准备率军北伐,消灭匈奴人的石赵国,但不久陶侃和慕容廆先后去世,世子慕容皝接掌大权,是为第二代领导人。慕容皝的庶长兄慕容翰是位勇将,慕容皝平时就对这位虎将大哥最为嫉妒,所以他一上台,慕容翰就知道不好,立即逃往段氏鲜卑。慕容皝的两位同胞兄弟慕容仁慕容昭,也是智勇双全的英雄好汉,都想干掉慕容皝,自己当老大,结果还是慕容皝棋高一招,将二弟杀死。慕容皝再攻段氏鲜卑,段部大败,慕容翰再逃往宇文部。慕容皝假意劝他回来,后找了个借口命他自杀,一代豪杰最终死在自己兄弟手里。

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公元337年),慕容皝自称燕王,建立燕国。后赵国石虎见前燕国崛起,遂发大兵来攻,被燕军奋力击退。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四年(公元348年),五十二岁的慕容皝去世,去世前对他的世子慕容儁说:“你兄弟慕容恪可以做你的好帮手。”慕容恪是慕容皝的四儿子,智勇双全,但慕容儁最为嫉恨的是他的五弟慕容霸,后来燕国复兴,慕容霸在历史舞台上称雄一时。

这时石赵国已灭,前燕国成为北方大国,经常与东晋王朝交战,并且势头压过前秦国。燕军南侵,连连获胜。

东晋升平四年(公元360年),慕容儁去世,年四十二岁,十一岁的世子慕容暐即位,慕容儁临死前将他托付给慕容恪。慕容恪为太宰,慕容霸为河南大都督,荆州刺史,这哥俩皆前燕名将,龙兄虎弟,于东晋哀帝司马丕兴宁二年(公元364年)发兵南侵,一举攻占洛阳。慕容霸被封为吴王。

东晋废帝司马奕太和二年(公元367年),慕容恪去世,临死前对少主说:“吴王才能胜我十倍,推举他做大司马,号令全国军队,我国必能统一天下。”少主慕容暐的兄弟慕容冲做了大司马,鲜卑贵族们不服,要谋害慕容霸,慕容霸在老家站脚不住,只好带着儿子慕容保和慕容令投奔前秦国。在慕容霸逃跑之前还最后为慕容世家建立了功勋:东晋太和四年(公元369年),当东晋大将桓温率五万晋军北伐时,慕容霸领兵迎战,派少弟慕容德劫断晋军粮道,晋军被迫退兵,慕容霸率军凶狠追击,斩杀晋军三万。

就在前燕国自毁长城之际,北方另一政权前秦国则度过危机,苻坚大帝上台,得王猛相助,国势蒸蒸日上。东晋太和五年(公元370年),苻坚派王猛率大兵伐前燕国,燕军三十万迎敌。但没了慕容霸,燕军不是王猛的对手,潞川之战,王猛指挥秦军杀燕军五万,俘虏十余万。之后前秦兵包围燕都邺城,城破,前秦兵将慕容暐追捕擒获,前燕国灭亡。苻坚随后再灭前凉国,一统北中国。

慕容家族全部落入前秦国手中,苻坚对这些鲜卑贵族一个不杀,全部优待,先期投奔的慕容霸还得到重用。亡国之君慕容暐也没事,好端端地,前燕国统兵大司马慕容冲还出任平阳太守。虽然亡了国,但慕容家族毕竟是英雄家族,不要说慕容霸,连亡国之君慕荣暐都暗藏着变天帐,做梦都想有翻身的那一天。肥水之战,前秦国大败,慕容家族终于等到了机会。

慕容霸随苻坚南征,肥水兵败,他的部队是前秦军中唯一完整的部队,慕容霸把这支部队交给苻坚,自己来到河南另起炉灶。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九年(公元384年),慕容霸在荥阳称燕王,建立后燕国,招兵买马,一下子部队发展到二十万。是年农历3月,慕容暐的另一个兄弟慕容泓起兵华阴,慕容冲起兵平阳,与慕容泓合兵,与前秦国在关中展开血战。慕容泓待下严苛,被部下所杀,将士们拥立慕容冲建立了西燕国,与前秦国展开血战。慕容冲连破前秦军,率兵一路杀到长安城下,苻坚气得半死。城里的慕容暐以儿子结婚为名,请苻坚赴宴,准备在席间将他干掉。太过疏阔的苻坚还就真的要去,幸亏天降大雨没有去成。后来慕容暐计谋暴露,气伤了心的苻坚将城中鲜卑人全部杀掉。

东晋太元十年(公元385年),慕容冲猛攻长安,苻坚身中数箭,前秦国眼看敌不过西燕国。苻坚留太子苻宏守长安,自己率部逃往五将山(今陕西岐山一带),结果被后秦国姚苌所杀。苻宏守不住长安,也弃城而逃,最后向东晋投降。西燕皇帝慕容冲杀进长安,一声令下,西燕军立刻在长安城里展开一场大屠杀。长安城又遭到一场浩劫。

慕容冲占了长安,打算以此为都城,把关中作为西燕国的地盘,但他手下的鲜卑人都想回河北去,因此对慕容冲怨声载道。慕容冲自己只顾花天酒地,在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农历2月爆发兵变,慕容冲被杀,西燕国全体四十万军民大举东归。先是慕容冲的儿子慕容遥被立为皇帝,后又被杀,西燕军民又立慕容泓的儿子慕容忠为皇帝,后也被杀。西燕军民东归途中,得知慕容霸已建立后燕国,不敢再往东走,乃拥立慕容永,慕容永击败前秦国在山西的余部,西燕国就占据了今山西一带。

慕容霸的后燕国是当时北中国最强大的国家,东晋太元十八年(公元393年),慕容霸以势不两立之态对西燕国发动进攻,次年攻破西燕都城长子,杀慕容永,西燕国灭亡。这时,北国雄鹰拓跋珪已经崛起,他派兵来救西燕国,已来不及了,从此与后燕国结下了梁子。

东晋太元二十年(公元395年),后燕国太子慕容保为元帅,率大兵攻北魏。拓跋珪以佯败诱敌深入,农历11月,北魏兵于参合坡偷袭燕军,燕军大败,四五万人被俘,慕容保仅以身免。被俘燕军全部被魏兵活埋。东晋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农历3月,已是七十一岁的老英雄慕容霸,率重兵前来复仇,力斩魏国勇将拓跋虔,掳其部落三万余户。燕兵过参合坡,见去年燕兵尸骨累累,全军哭声震天,老英雄慕容霸气恨难当,吐血而亡。慕容霸一死,拓跋珪再也无所顾忌,起兵攻燕夺取晋阳。农历10月,慕容保率步骑十六万,偷袭拓跋珪。拓跋珪死里逃生,立即组织反攻,将后燕国重镇中山和邺城包围。慕容保离开中山打算逃回辽东龙城据守祖宗故地。中山剩余的燕兵坚持了大半年,最终被北魏大军攻克。坚守邺城的是慕容霸的兄弟墓容德,失了中山后遂带了四万户出逃。

慕容保在逃回辽东的途中,他的长子慕容会又和他父子相残。慕容会也是一员勇将,甚得祖父慕容霸的喜爱,但慕容保却立小儿子慕容策为太子,慕容会向老子发起进攻,兵败被杀。而慕容保也被他的亲家杀死,他的另一个儿子慕容盛杀死岳父,报了杀父之仇,自立为后燕主,在位三年,也被手下杀死。慕容保的幼弟慕容熙即位。慕容熙是位花花公子,干了不少荒唐事,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义熙三年(公元407年),被他迫害的燕将冯跋潜入龙城攻杀慕容熙,建立北燕国,后燕国灭亡。

当年慕容德率部逃出邺城后,辗转夺取了青州(今山东青州),建立了南燕国。慕容德死后,其侄慕容超即位。东晋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东晋大将刘裕起兵北伐南晋,大破南燕军。慕容超逃回都城广固,晋兵将城围得水泄不通。南燕向后秦国求援,但后秦国当时正被刘勃勃的赫连夏国打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东晋义熙六年(公元410年),被围困大半年的南燕军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开城迎接晋军,慕容超突围被擒,南燕国灭亡,山东半岛至此重新归于东晋王朝。

自公元337~410年止,鲜卑慕容部的四个燕国先后崛起,纵横北中国,叱咤风云七十余年,最终四个燕国全部在内讧中了结。

其后,即有鲜卑慕容部族人多有以故国名称为汉化姓氏,称燕氏,归并入北魏王朝,最后分别融入汉族、蒙古族、女真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同第二个渊源一样源于祁姓,但是出自唐末五代时期的桀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桀燕国,是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割据之地,是原燕王、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割据的势力范围,故地位于今北京和河北北部,割据的时间为公元895~913年,正式称帝割据的时间为公元911~913年仅二年。

唐朝末年,刘守光曾因与担任卢龙节度使的父亲刘仁恭爱之妾罗氏通奸,被刘仁恭一顿棒打后,怒绝父子关系。

唐哀帝李柷天祐四年(公元907年),刘仁恭在城外大安山享乐,城中没有任何戒备,宣武将军李思安率军攻陷幽州(今北京)。当刘守光从城外率军进入击退李思安后,随即自称卢龙节度使,并派兵擒住父亲刘仁恭,将其囚禁起来。此后,刘守光与其兄义昌节度使刘守文不断自相攻击,到了后梁开平三年(公元909年),再擒刘守文,随后即将兄长杀害,同时兼有了两镇之地。同年,刘守光为后梁太祖朱全忠封为燕王。

刘守光本性平庸愚昧,在兼并义昌后骄傲自满,曾口出狂言:“我地方三千里,带甲三十万,直作河北天子,谁能禁我?”自认为父兄的失势都是上天所助,其荒淫和暴虐的程度与日俱增,而相邻的各节度使欲使其恶贯满盈,亦表现出畏惧卢龙的态度,刘守光由是有称帝之意。

后梁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农历8月,刘守光不顾众将臣的反对,坚持要登极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应天,史称“桀燕”。

桀燕政权建立后,立即不断受到晋王李存勖的攻击。后梁乾化三年(桀燕应天三年,公元913年)农历11月,李存勖攻陷幽州,俘获被囚禁已久的刘仁恭,而刘守光在逃亡后不久亦被擒住。至此,桀燕国灭亡。

后梁乾化四年(公元914年),刘氏父子而人被献牲于太庙。李存勖在监斩刘守光时,刘守光至死求饶不绝。在刘守光的族人后裔中,有以先祖所创桀燕国国号为姓氏者,称燕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八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钦巴莎玛氏,原为吐蕃语,在藏传佛教中为莎玛寺中的神祉,汉义就是“燕子”。

燕子对于藏族、蒙古族牧民来说是春天到来的征兆,燕子飞来,草原万物复苏,牧场生机盎然,预示美好的开端,因此又称“春之神”。所以,蒙古族中有人在北宋时期即以汉字单姓“燕”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九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燕济氏,亦称颜济氏、严穆吉氏,满语为Yang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燕氏、颜氏、严氏、杨氏、吉氏、穆氏等。

⑵.满族燕札氏,亦称颜扎氏、颜查氏、阎拉扎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颜盏部,以姓为氏,满语为Yanja Hala,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东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民间多冠汉姓为燕氏、颜氏等,官家则多冠汉姓为阎氏、张氏等,其中的张氏为乾隆大帝赐姓。

得姓始祖

召公奭、姞伯倏、燕召公(姬筮)、燕王喜(姬喜)、吕通、刘泽、刘定国、刘旦、司马机(司马几)、慕容世家、刘守光。

迁徙分布

燕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人口约三十二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9%左右。

燕氏族人中的一支出自姬姓。周武王姬发打败商纣得天下后,分封各路诸侯。其中有一位叫姬爽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一带)为王。到了战国末年,燕国被秦国灭掉。而姬爽的后代就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燕氏,形成了一支燕氏。

另有一支燕氏可以追溯到商王朝时期,那时有位叫伯倏的贵族被封到燕地(今河南延津),建立了燕国。伯倏的后代也以燕作为姓氏,是今天燕氏的另一个来源。

在古代,燕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上谷郡。需要说明的是,实际上在周王朝时期有两个燕国,传自周召公的燕国史称北燕,另外还有一个南燕,位于今河南汲县的西方,是黄帝一支后裔的封国。

先秦时候的南燕和北燕,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一个是周文王之子召公奭的后代子孙世代相传,一个则是传自黄帝轩辕氏。但是他们的源流,追溯其根本,都是黄帝的姬姓后裔。不过,南燕存在的历史没有北燕的时间长,根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周召公奭的后代以国为氏,又有黄帝的后裔,这个燕国最先灭亡,也是以国为氏。

其后,历经汉朝、三国、晋朝、十六国、南北朝、五代等历史时期,均有以“燕”为国号的割据势力出现,大多在中国北方的华北地区出现,这些政权覆灭后,王族国人中皆有以国号为姓氏者。

后来燕氏望族出范阳郡,即现在的河北省汲县一带。

燕氏族人登上历史舞台后,都表现得比较突出:春秋时期,孔子的弟子中有一位燕伋,曾被后世追赠为渔阳伯;汉朝时期有首先发现上官桀谋反,后被封为宣城侯的功臣燕仓。两晋以后的民族大迁徙,燕氏随之南迁,使这个源自河北、河南的古老姓氏在中国南方也渐渐强大起来,像北宋画家文贵,就是吴兴人(今浙江吴兴)。北魏时期的镇远将军燕风、河内太守燕崇,隋朝时期的大将燕宋,宋朝时期的武信军节度使燕达、画家燕文贵、计量发明家燕肃等,均是燕氏家族中的名士。

郡望

上谷郡: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驻军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后置上谷郡,治所沮阳(今河北怀来),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带地区。

范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定兴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隋朝开皇初年废黜。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又名为方镇。唐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改幽州,并兼卢龙。唐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堂号

上谷堂:以望立堂。

范阳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召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想要振兴燕国,就以优厚的待遇向天下招贤。他拜郭隗为老师,为他筑黄金台,于是许多贤士从四面八方奔赴燕国,燕国于是得到振兴。

树德堂:资料有待补充。

历史名人

当代燕姓的人口大约有26万,为第二百三十二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1%。燕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燕姓历史名人有燕伋、燕达、燕肃、燕文贵等。

燕 伋:(公元前541~475年),字思;陕西千阳人。著名孔子门下七十二贤之一。

燕 达:(生卒年待考),字逢辰,开封人(今河南开封)。著名宋朝将领。

燕 肃:(公元?~1040年待考),字穆之;山东青州益都人,后迁居阳翟(今河南禹县)。著名宋朝礼部侍郎、计量器具发明家、书画家。

燕文贵:(公元967~1044年),一作燕贵,又名燕文季;吴兴人(今浙江吴兴)。著名北宋画家。其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溪山楼观图》、《烟岚水殿图》等。

燕鼎九:(1894~1941),河南人。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抗日英烈。

燕 亮:(1938~),蒙古族,一名巴拉;内蒙古丰镇市人。当代美术家、教育家。

燕 杰:(公元1941~今),内蒙古丰镇人。当代美术家、教育家。

燕文龙:(1942~),山西沁水土沃乡交口村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燕柳林:(1956~),山西阳城人。著名当代商业画家。

燕守平(1941~):出生于江苏沛县,京剧琴师,北京市戏曲学校毕业,现任北京京剧院琴师,以他的艺术成就获评国家一级演员职称,编著《京胡古今名段集》(2004年第1版)等书。曾与马长礼、谭元寿、张君秋、赵燕侠、孙毓敏、耿其昌、李维康、马永安、杨春霞、李宝春、万一英、于魁智、李胜素、孟广禄、赵葆秀等京剧表演艺术家合作。他的学生有赵立新、高俊浩等。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
推荐阅读

4617作文网电梯维保公司起名用楚辞给男孩子起名字德州算命准的师傅梦到怀孕周公解梦杨姓女孩缺火起名甜品小吃店起名公司起名带有兵字睡觉哭醒周公解梦不老梦解析怎样给早餐店起名字店铺在线起名免费取名怎么算的命运梦是反的吗周公解梦周易罗盘下载大鱼周公解梦网给银杏树起名字吕姓宝宝起名字大全膏药商标注册起名从诗经里起名公司起名大师免费取名起名测名的软件周易免费测婚配日期学习生辰八字起名看什么书女孩的名字咋起免费算婚姻命运周易内容急急急给自己的装饰公司起名周易起名网打分测试个体工商户公司起名厉害的起名大师淀粉肠小王子日销售额涨超10倍罗斯否认插足凯特王妃婚姻让美丽中国“从细节出发”清明节放假3天调休1天男子给前妻转账 现任妻子起诉要回网友建议重庆地铁不准乘客携带菜筐月嫂回应掌掴婴儿是在赶虫子重庆警方辟谣“男子杀人焚尸”国产伟哥去年销售近13亿新的一天从800个哈欠开始男孩疑遭霸凌 家长讨说法被踢出群高中生被打伤下体休学 邯郸通报男子持台球杆殴打2名女店员被抓19岁小伙救下5人后溺亡 多方发声单亲妈妈陷入热恋 14岁儿子报警两大学生合买彩票中奖一人不认账德国打算提及普京时仅用姓名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逮捕武汉大学樱花即将进入盛花期今日春分张家界的山上“长”满了韩国人?特朗普谈“凯特王妃P图照”王树国3次鞠躬告别西交大师生白宫:哈马斯三号人物被杀代拍被何赛飞拿着魔杖追着打315晚会后胖东来又人满为患了房客欠租失踪 房东直发愁倪萍分享减重40斤方法“重生之我在北大当嫡校长”槽头肉企业被曝光前生意红火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重要因素考生莫言也上北大硕士复试名单了妈妈回应孩子在校撞护栏坠楼网友洛杉矶偶遇贾玲呼北高速交通事故已致14人死亡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回应蜉蝣大爆发男孩8年未见母亲被告知被遗忘张立群任西安交通大学校长恒大被罚41.75亿到底怎么缴沈阳一轿车冲入人行道致3死2伤奥运男篮美国塞尔维亚同组周杰伦一审败诉网易国标起草人:淀粉肠是低配版火腿肠外国人感慨凌晨的中国很安全男子被流浪猫绊倒 投喂者赔24万杨倩无缘巴黎奥运男子被猫抓伤后确诊“猫抓病”春分“立蛋”成功率更高?记者:伊万改变了国足氛围奥巴马现身唐宁街 黑色着装引猜测

4617作文网 XML地图 TXT地图 虚拟主机 SEO 网站制作 网站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