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老人被抱起做人脸识别,老人冒雨交医保被告知不收现金,老人不会用“健康码”出行受阻……信息时代让习惯操作智能手机的年轻人感受到了便利,但不会上网的老人却不容易。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下称方案),称要建立长效机制,有效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方案提出了七大重点任务,包括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现金等。

5月9日,重庆涪陵一养老院为该院的30多位老人摆烛光宴,迎接即将到来的母亲节。(图片来源:中新社)

方案全文24日公布。中国国务院办公厅表示,要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确保各项工作做实做细、落实到位,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方案中称,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不少老年人不会上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在出行、就医、消费等日常生活中遇到不便,无法充分享受智能化服务带来的便利,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

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动各项传统服务兜底保障到位,抓紧出台实施一批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最迫切问题的有效措施,切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1年底前,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推动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更加普遍,传统服务方式更加完善。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便捷性不断提高,线上线下服务更加高效协同,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10月26日,云南省昆明市长水国际机场国内到达出口处设有“无健康码办理区域”,为老年人、无智能手机者等需要帮助的群体提供便利。(图片来源:中新社)

方案提出了七大重点任务:

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响应状态下对老年人的服务保障。完善“健康码”管理,对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件登记、持纸质证明通行、出示“通信行程卡”作为辅助行程证明等替代措施。有条件的地区和场所要为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设立“无健康码通道”。推进“健康码”与身份证、社保卡、老年卡、市民卡等互相关联,逐步实现“刷卡”或“刷脸”通行。保障居家老年人基本服务需要,建设改造一批社区便民消费服务中心、老年服务站等设施,为居家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失能、留守等重点群体,提供生活用品代购、餐饮外卖、家政预约、代收代缴、挂号取药、上门巡诊、精神慰藉等服务,满足基本生活需求。

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保持巡游出租车扬召服务,引导网约车平台公司优化约车软件,增设“一键叫车”功能,鼓励提供电召服务,对老年人订单优先派车。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客运等公共交通在推行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的同时,保留使用现金、纸质票据、凭证、证件等乘车的方式。

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医疗机构应提供一定比例的现场号源,保留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报告等人工服务窗口,配备导医、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人员,为老年人提供就医指导服务。简化网上办理就医服务流程,推动通过身份证、社保卡、医保电子凭证等多介质办理就医服务,鼓励在就医场景中应用人脸识别等技术。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以及随访管理等服务。

便利老年人日常消费。保留传统金融服务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现金。提升网络消费便利化水平,推动金融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购物平台等优化用户注册、银行卡绑定和支付流程,打造大字版、语音版、民族语言版、简洁版等适老手机银行APP。

便利老年人文体活动。需要提前预约的公园、体育健身场馆、旅游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场所,应保留人工窗口和电话专线,为老年人保留一定数量的线下免预约进入或购票名额。引导公共文化体育机构、文体和旅游类企业提供更多适老化智能产品和服务,同时开展丰富的传统文体活动。

便利老年人办事服务。优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应用,实现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津贴补贴领取等老年人高频服务事项便捷办理,让老年人办事少跑腿。各级政务服务平台应具备授权代理、亲友代办等功能。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信访、出入境、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应保留线下办理渠道,并向基层延伸,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产品和服务应用。推动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使其具备大屏幕、大字体、大音量、大电池容量、操作简单等更多方便老年人使用的特点。积极开发智能辅具、智能家居和健康监测、养老照护等智能化终端产品。重点推动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社区服务、新闻媒体、社交通讯、生活购物、金融服务等互联网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优化界面交互、内容朗读、操作提示、语音辅助等功能,鼓励企业提供相关应用的“关怀模式”、“长辈模式”。将加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能力列为老年教育的重点内容,推动各类教育机构针对老年人研发全媒体课程体系,通过老年大学(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完)